重视语文教学培养学生创造能力

摘要:在语文教学中,教师要积极鼓励学生大胆尝试和探索,不断培养和提高他们的创造能力。要给予学生充分自主的想象空间,锻炼他们的创造能力;要有意识地对学生进行提问,提高他们的创造能力;要注重对学生的课堂评价,培养他们的创造能力。

关键词:语文教学;创造能力;创新能力;培养

重视语文教学培养学生创造能力

一、明确什么是创造能力

对于创造能力的培养,首先要明确什么是创造能力。第一,创造能力在于敢于质疑。思维是从疑问和惊奇开始的,学生有了疑问,就会产生认知的冲突,积极思考,从而形成对问题的认识,继而积极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无论答案是否正确、肤浅还是光怪陆离,其最大的作用已经呈现出来了,就是通过质疑,学生的大脑思维得到了调动,创造能力得到了培养。德国物理学家魏格纳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时期,应征赴前线,不幸负伤被送到医院。在病房的墙壁上,刚好挂着一幅世界地图,他看着这幅地图,不禁产生了疑问:大西洋两岸大陆各自的海岸为什么看起来如此相似。他在脑海中努力寻找着其中的规律,对海陆固定的理论提出了质疑,认为之前大陆应该是连在一起的。之后,他精心研究,终于获得证据,大陆漂移这一学说由此诞生。第二,创造能力在于想象力。爱因斯坦曾经说过:“想象力比知识更加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上的一切,推动着进步,并且是知识进化的源泉。”康拉德·希尔顿(ConradHilton)是世界旅馆业的巨头,他在拥有一家旅馆之前,很早就想象自己在经营一家旅馆。当他还是一个孩子时,就经常在游戏中扮演“旅馆老板”这样一个角色。借此,成功后的希尔顿便将连锁店发展到世界各地,他本人也开始享誉全球。

二、培养学生创造能力的策略

1.要给予学生充分自主的想象空间,锻炼他们的创造能力

教师可以通过让学生主动去“说”的方式给予他们想象的空间。“说”不是要求很空,脱离实际生活,漫无边际地谈,而是贴合课文内容,找到一个合适的切入点、一个恰当而准确的切入点,一定不会让学生无话可说。例如,在讲完《西湖》一课后,教师可以借作者介绍的西湖美景,询问学生去过哪些美丽的地方,想不想为大家介绍一下。这样的做法既锻炼了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也为学生写景提供了素材,培养了学生的创造能力。同时,教师也可以通过让学生“演”的方式给予他们想象的空间。在语文的课文中,有非常多的情节生动、活泼鲜明的语段语句,如果教师仅仅在课堂上让学生朗读一下、理解一下,会很难让他们体会到文章的妙处。并且时间一长,也会使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减小甚至消失。因此,教师带领学生演绎文章,将课文情境再现,显得至关重要。例如,在教学《蘑菇该奖给谁》一课时,教师可以邀请学生扮演小白兔、小灰兔以及兔妈妈的角色,通过学生对三者对话的演绎,让他们能够理解这段话中的一些词语。这样,不仅使学生的语感能力得到增强,而且提高了学生的创造能力。同样,对于一篇文章的欣赏也是如此,如果学生的立场和心态不同,得出的结论也会各不相同。而教师硬要规定一个问题该如何作答,最后的结果必将是消极的,会使学生的思维越来越固化,越来越不知变通。每一个人的生活阅历都是不一样的,学生出现独特的见解也不足为奇。作为教师,应该尊重学生的思维,并鼓励他们勇于表达,及时与周围同学进行交流,碰撞出火花,尽情发挥自己的思维创造能力。

2.要有意识地对学生进行提问,提高他们的创造能力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积极引导学生变通,让其冲破思维僵局,多途径、多角度、多方位对问题进行恰当的剖析和解决。意义如下:一方面,求异思维的`培养。这一思维需要学生依靠自己的智慧和能力进行独立的思考。例如,在《乌鸦喝水》一课中,乌鸦喝水的方式并不是最快最好的,这时教师适时引导学生,就会有非常好的想法迸发出来,使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得到锻炼。另一方面,求同思维的培养。求同思维和求异思维是并行的,从某种程度上来说求同思维也是一种创新,教师可以将两篇类型相同的课文进行比较,找出它们的共同点和不同点,进而使学生从内心对两篇课文有更深的了解。

3.要注重对学生的课堂评价,培养他们的创造能力

作为课堂的引导者,教师做出适当评价,可以使原本沉闷的课堂氛围活跃起来,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给学生指明思考的方向,逐步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例如,在《燕子》一课的教学中,有一些练习题是关于句子对比的,同学们都知道原句好,但好在哪,他们都说得千篇一律,毫无特色。这时,教师可以适当引导学生运用一些修辞进行对比,并及时给予学生表扬,使他们的创造能力更上一层楼。总之,在语文教学中,教师要将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作为自己的核心工作内容,既要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又要充分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使学生的创造能力得到长足发展,进而成长为社会需要的创新型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