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教材阅读之理性诉求

  数学教材阅读之理性诉求

数学教材阅读之理性诉求

  作者/甘琦

  小学阶段,对学生而言,要提高数学学习能力,首先要学会阅读数学教材。但是,学生由于年龄小,阅读理解能力较弱,自觉阅读数学教材的习惯未养成,导致数学学习受阻。因此,为使学生对数学教材阅读的理性诉求能够尽快得到满足,教师应给予阅读方法上的指导,这样才能使学生真正理解和掌握所学的数学知识。

  一、理清内涵外延,构建概念

  学习数学首先要构建数学概念,但是由于数学概念较多,所以学生必须正确理解概念中字、词、句的意思,并能运用自己的语言进行表述,才能真正内化所学的数学知识。在概念阅读中,对图形语言与符号语言的互译,教师应根据具体的教学内容进行,使学生理清概念的内涵和外延,明白概念的区别与使用范围,最终能够通过数学语言解读数学概念。

  例如,“三角形”一课主要包括角、内角、底边、高、分类等相关概念,为使学生对所学概念真正理解,教师教学时可以提示学生:“三角形中有三条边、三个角,那么这些边和角的特点都有哪些?以什么标准进行划分?其中等边三角形与等腰三角形的特征又是什么?为什么三角形的内角和等于180。?这些问题在教材中均能找到答案,请同学们认真阅读教材内容将答案找出来,并且试着用自己的话进行概括。”……另外,在检查学生对概念的`掌握情况时,教师可让学生在诠释概念的基础上运用不同的表述方式,这样可有效提升学生阅读概念的能力。这样教学,对解读概念有很强的针对性,使学生必须认真阅读概念并理解内化,才能将所学的概念进行表述。

  二、注意条件应用,理解定理

  对数学学习方法进行总结,学生必须充分理解数学的概念、定理和各种公式等。这就要求学生在阅读时对数学概念的具体应用要格外注意,不仅掌握概念内在的逻辑关系,明晰定理的来龙去脉,还要理解公式的正向推导和反向推演过程,以及与类似的定理进行联系、对比,从而对定理、公式的认知能够融会贯通。

  数学中的定理和公式有很多,还有一些隐藏在知识的背后,因此教师在对学生进行阅读指导时,要注重对定理、公式的挖掘。例如,教学“平行四边形和梯形”一课时,由于平行四边形的很多特点都属于定理、公式范畴,所以教师可给予学生一些阅读提示:“平行四边形的对边、对角相等,并且邻角和等于180。。那么,平行四边形有几条高呢?平行四边形的高相等吗……”说完提示后,教师要求学生阅读时从教材中找到相关的解释,并对相关的定理、公式进行验证,这样就使定理、公式能够转化为解决实际问题的工具。另外,教师在进行阅读指导时,首先要引起学生对所学概念的关注,然后引导学生经历定理、公式的推导过程,使学生的认知得到发展。

  三、寻找数量关系,明晰题目

  要能够读懂数学题目,就必须构建正确的数学概念、定理、公式等。因此,在学生进行阅读时,教师应引导他们注意题中的各种条件和关键信息,理清题中的数量关系,找出解决问题的思路与方法。同时,为使学生能够注意阅读的事项,教师应根据自己的经验给予他们引导、提示,(www.fwsir.com)让学生的阅读更有效。

  如数学中的判断、选择、填空、计算、应用等题均包含一定的数量关系,且大部分为不同的数量关系,所以要有效提升学生的数学阅读能力,教师就要引导他们明确各种数量关系,从而找到解题的思路与方法。例如,教学“用字母表示数”时,教师可以这样举例:“小明的身高为140厘米,而小刚与小明相比高12厘米,与小强相比矮3厘米,三人的平均身高是多少?”学生读题后并不理解,教师可再引导他们阅读:“求三人的平均身高,那么第一个条件就要知道三人身高的总和,但是要知道三人身高的总和则必须弄清每个人的身高,此为第二个条件。”……这样,学生通过教师引导后便能迅速掌握阅读要领,在最短时间内找到解题思路。学生在解复杂的应用题时常常会被难住,归根结底是没有将题目中的数量关系弄清楚,没有将各个条件、信息梳理明晰。因此,上述教学中,为使学生能够找到解题方向,教师首先引导学生明晰题中的数量关系,寻找到解题思路,这样便能很快解决问题。

  总之,数学教学中,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水平,教授有效的阅读方法,培养学生自觉阅读教材的良好习惯,提升学生的数学学习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