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分析总结

  总结是指对某一阶段的工作、学习或思想中的经验或情况进行分析研究,做出带有规律性结论的书面材料,通过它可以全面地、系统地了解以往的学习和工作情况,因此好好准备一份总结吧。那么总结有什么格式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教学分析总结,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教学分析总结

教学分析总结1

  备课中的典型误区及其分析

  【问题导入】

  在备课中,主要存在哪些常见的误区?应该如何矫正?

  备课是上课的基本前提,高质量的课堂教学效果的取得,在很大程度上受备课的影响和制约。这一章,我们比较系统地分析备课中的误区及产生的初步原因。オ

  第一节 认识层面的误区及其分析オ

  中小学教育教学中的备课常常遭遇诸多困难,陷入诸多误区之中。这些误区大致可以归结为认识层面的误区,管理层面的误区,技术、操作层面的误区。

  一、认识层面的误区的种种表现

  表现之一:备课=写教案=抄教科书

  很多教师,特别是青年教师认为,备课就是写一份教案,而教案的内容也就是抄一遍教材。殊不知,备课的内涵远不止于此。

  1.在内容上要找准重点和难点

  如果备课的重点和难点不明确,教学中主次不分,这样讲出来的课学生是无法学好的。因此,在备课过程中,教师应掌握教材内容的系统性,找出教材前后章节之间的内在联系,明确让学生掌握的基本知识和技能。根据对学生掌握知识的三个不同要求:了解(对知识的含义有感性的初步认识,能知道“是什么”)、理解(对概念和规律达到理性认识,能说明“为什么”)、运用(在理解的基础上,运用所学知识迅速解决问题,知晓“怎么做”),确定每次课的教学重点,结合学生实际,恰当安排教学内容。另外,即使同一科目对不同专业的学生要求也不同,备课的侧重点也就大不相同了,而学生也能根据教师的要求,掌握重点内容,将所学的知识很好地运用到今后的工作中去。

  2.教师要了解的知识面不能仅限于教材

  “给学生一杯水,教师需有一桶水”因此,教师在备课时不仅要看教材,还应查阅相关资料,根据所教学科与其他学科的联系,找到合适的切入点进行链接,根据社会发展情况,对教材中滞后内容及欠妥之处作必要调整,使教学内容成为适宜的、完善的知识体系。只有教师的知识丰富了,重点突出了,才能使课讲得生动,才能有利于学生的学习和发展。

  表现之二:备课=背课

  在备课过程中很多内容都要牢记于心,有些教师就把备课过程转变成“背课”过程了,将要教的内容记在心中,上课时就平铺直叙。从表面上看,老师讲得似乎滔滔不绝,功底深厚,而实际上课堂已在不知不觉中转变成了演讲。老师是演讲者,而学生则转变成了听众。因此,教师备课不仅要备内容,还要备学生,备教法。

  表现之三:备课就是抄已有的教案

  1.不加思考,照抄名师教案

  教师备课不是去认真钻研课程标准要求和教材要点,不是认真研究学生的学习实际,制定相应的教学策略,而是舍本逐末,通过购买《名师优秀教案选》或《教案》之类的书,把别人的教案一字不漏地照搬下来。检查起来,既有“数量”,又有“质量”。学校对教师的备课检查,过分强调数量,检查只是停留在“数教案”这一机械模式上,忽视备课的内质,致使许多教师出现了应付检查式的抄教案,甚至补教案。这种无效的劳动浪费了教师大量的时间及精力,缺乏实效。

  2.改头换面,重整旧案

  教师在新学期备课时,虽没有照抄现成的教案,却打起了往年备课本的主意,更有甚者,索性将往年的备课本换上新封面当做本学期的备课,权且应付了事。

  3.大刀阔斧,化繁为简

  这些教师连“备”都觉得麻烦,干脆在“备”的过程中,拿着购来的《教案》,简单地摘录“重点环节”,并美其名曰:“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4.直接拿来,照本宣科

  这些教师更是走“捷径”,直接拿着教案,为己所用。他们认为,《教案精选》或《教案》本身就是优秀的结晶,不须要再加工,没有“写”、“备”教案的必要,直接拿来,照本宣科就行了。

  二、归因分析

  (一)个人理解上的误区

  教师备课时往往是单兵作战,缺少交流与协作,学科之间更是缺少整合。教师对教师间的竞争的认识有偏颇,在日常教学与研究中,唯竞争而竞争,各自为残,忽视了竞争者之间的相互合作,在集体备课中“守口如瓶”,制约了教师间教育资源的开发与共享,教学质量和教师专业素质提高缓慢,集体备课形同虚设。

  (二)传统观念的演习以本为本、以纲为纲的传统观念的演习

  教师本着以“课程标准”为纲,以“课本、教参”为本的传统教学观念,不敢越雷池半步,视教科书、教参为权威,致使备课出现了千人一面、千篇一律的现象。单纯依赖教参,备课缺乏创意,使课堂教学缺少活力。教师工作缺乏创新性,很难适应课改的要求。

  反思备课现状,它严重制约着新课程改革的顺利进行,也制约着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和教师素质的发展,致使我们现行的备课管理、备课研究、备课方式等面临着严峻的考验。随着教师专业化发展的进一步强化,如何挖掘学校教育资源,与时俱进地改进备课方式,用扎实有效、讲究实用等教师能接受的方法,有效地解决集体备课的普遍性问题,已刻不容缓。

  加强对教师备课教案的有效性管理,以集体备课的有效实施作为校本教研的突破口,引领教师专业成长和学校发展,是改善当前备课工作、提高效率的突破口。オ

  第二节 管理层面的误区及其分析

  当前,备课存在的种种误区,有些属于认识层面的问题,而有些则属于管理层面的问题。其中,集体备课中的形式主义、管理上的简单化最为典型。

  一、集体备课流于形式

  当前,集体备课在各地备受青睐,并已成为学校教研活动中的“重头戏”和“亮点”。然而,由于种种原因,集体备课出现了一些误区,从而流于形式。

  现象之一:集体备课成了“教案之和”

  为了应付检查,阳奉阴违,学校往往将新教材的各章节平均分给了同年级的各位任课教师,由各任课教师分头撰写教案,完工后交给集体备课组长,由备课组长将其装订成册,谓之“集体备课”,将参差不齐的个人教案权当集体备课,集体备课等同于各任课教师备课“教案之和”。这种“承包式”的方法,虽然大大减轻了教师的备课压力和负担,但违背了集体备课的初衷,没有了教师的共同参与和讨论,更谈不上教师心灵的碰撞和共同智慧的结晶,有形无实。

  现象之二:集体备课成了“网上资料的拼盘”

  为了快速完成集体备课,减轻教师负担,实现教师自我解放,在备课组长的“倡导”下,各位任课教师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的优势,分头在线查找,资源共享,成功下载各大教育网页中与新教材相匹配的教案,装订成册后,谓之“集体备课”。其实,这种备课全然不顾内容是否切合教学的实际需要,没有舍取,不加选择,其实有名无份。

  现象之三:集体备课成了“个人独裁”

  不少地方的学校往往根据年级和学科不同,将参加集体备课的教师分成组,每组挑选一位教学中的骨干教师当组长。由于组长往往年纪较长,并且是学科教学中的“元老”,在教师中有一定的威望和地位,因而,在集体备课中,研讨内容往往由组长说了算,成了组长唱“独角戏”的场所。其他教师“出工不出力”,很少发表自己的主见,提出自己的看法。集体备课由组长一人把持和“垄断”,组长包办了其他成员的思想,个人意志代替了集体意见,抹杀了其他教师的首创精神和智慧,集体备课名存实亡。

  现象之四:集体备课成了“模式教育”

  无独有偶,网上有这样一则报道:一所学校对外公开五堂课,五位教师上的都是同一课题,听课老师听到的五节课都是一个模子:一样的导入,一样的话;一样的讨论,一样的题;一样的过程,一样的调。这使得听课教师有点纳闷:为什么五节课如出一辙呢?后来才知道,这五位老师事前经过了集体备课,他们将集体备课后的“成果”原封不动地搬进自己的教室,照本宣科。

  集体备课理应是教师共同智慧的结晶,它不是各备课教师的“教案之和”,不是一人说了算的“家长制”,更不是网上资料的“下载拼盘”,也不是“标准答案式”的教学方法、教学手段、教学流程。集体备课应该是本组教师静下心来,坐下来共同商讨如何突出重点,突破和分解难点,如何使新教材最大限度地发挥作用,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凸现学生的主体地位,真正体现课改精神。在集体备课中,教师要群策群力,充分发挥各自的聪明才智,它可以是和风细雨式的述说,也可以是面红耳赤的争论。总之,集体备课始终离不开教师的全员参与和共同研讨,否则,集体备课只能是绣花枕头、一包草——中看不中用,既不利于教师业务水平和能力的提高,也不利于学生的成长。

  其实,集体备课的本义在于,通过集体备课,互利互惠,相得益彰,使教学过程真正达到最优化,既发展了学生,又成就了教师。当然,“教学有法,教无定法”,由于各班学生都有其各自的特殊性,教师也各有自己个性化的教学风格和特长。

  为此,在集体备课的基础上,教师应结合本班的实际,充分发挥教学的主观能动性,结合自己的“独具匠心”,因地制宜地采用最为合理而有效的方案、手段来施教,创造性加以发挥、拓展,而不能由集体备课一包到底。

  二、简单化,形式化

  备课是展示教师个性化创造过程的真实记录,是教师教学行为和学生学习方式的“点子库”。一篇好的教学设计恰似一幅蕴含师生人文素养、观念想法、情感态度及价值观的立体风景图。然而,传统的备课要求教师做到步骤要完整,内容要齐全,知识点要突出,备课要超周等,成了多年不变的戒律。这样就使备课陷入了一个怪圈

  一是模式化,即所谓的完整性。备课设计成了《教师备课手册》和《教学参考书》的翻版;二是只备课不备人,只备形不备神,只备结果不备过程,充其量只是教师的“备忘录”;三是备“死”课不备“活”课,强调的是“以本为本”、“以纲为纲”等习惯,脱离社会现实和学生生活实际。

  当前,按照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素质教育的要求,我们必须首先冲破传统备课的清规戒律,以崭新的教学设计代替传统的教案。

  三、对策分析

  解决备课管理层面的误区,一个基本的宗旨在于树立正确的备课指导思想,树立“为了每一名学生的全面发展”的价值取向,追求高质量、高效益的备课观。简言之,我们要把关注点移向学生学习的方法与过程以及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上,把关注的焦点放在学生特别是那些学困生身上,让更多的学生参与到活跃的学习活动中,亦即,围绕学生的学习开展备课活动。

  相对于教师个人的备课而言,集体备课是提高备课质量的重要备课形式。它可集思广益,将个人才智转化为集体优势,共同提高教学质量。针对集体备课的困惑,正确把握集体备课的良性化发展,避免形式化,追求集体备课的实效性,是当前集体备课发展的基本对策。

  (一)个人钻研——集体备课的前提条件

  个人钻研是集体备课的基础,因为每个人对课程标准和教材的认识都是不一样的,对教材的理解、把握、加工处理也是不同的。集体备课前,应先布置教师对集体备课的内容进行个性化的解读和思考。集体备课时,提出自己的思考、经验、困惑,与其他教师共同探讨。教师个人的集体备课记录本,不仅要成为集体备课时分享智慧的记录本,更应成为集体备课前梳理经验的记录本,倾诉困惑的记录本。有了充分的思考和酝酿,教师才能主动参与,畅所欲言,以个人的思考凝结集体的智慧,最终提高集体备课的效率。

  (二)求同存异——集体备课的思维指向

  不同班级学生的学习基础、自学能力、非智力因素千差万别,期望一个教学方案放之各班而皆准,显然是一个美丽的神话。教育永远不可能是工厂规模化的生产。特级教师魏书生曾经说过:“一个教师,要紧的不是忙着去否定,不是去证明,更不是糊里糊涂地照搬,不加任何改变。他应当像蜜蜂一样,在教法的百花园中到处采集对自己有用的花粉,回来酿造课堂教学的蜜。”蜜蜂采集花粉酿蜜的观点,应该是我们对待集体备课的积极态度。

  我们认为,集体备课就是把理解和把握课程标准、研究和分析教材、确定教学整体目标以及探寻普遍的教学规律等方面进行相对的统一,而在具体的教学方式上,则不宜过于统一。我们应该将求同存异作为集体备课的思维指向,倡导联系自己的教学实际,根据自己班级的情况,批判地吸纳集体生成的智慧,设计出符合本班实际的教学方案,用集体的智慧提升自己的教学技艺。

  (三)解决问题——集体备课的功能定位

  集体备课的功能如果定位在研讨并解决问题上,就有利于教师在设计教案的基础上自我反思,发现问题,探究问题,就有利于紧扣教学的需要,抓住那些关键或疑难问题进行集体攻关,依托群体智慧清淤除障,释疑解惑,就有利于避免备课中照搬照抄的现象,使每个教师都积极参与,在交流中获得共识,在争论中深化认识,真正达到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的目的。

  新课程理念下的集体备课,要在了解学生的学习意向、体察学生的学习情感、诊断学生的学习障碍的基础上,设计出真正关注学生、促进学生充分发展的教学策略。同时,教师要跳出“教教材”的圈子,引导学生体验和领悟教材的精华,并对学科教材知识进行教学重组和再创造,让教材成为学生积极发展的广阔的策源地,通过激活教材,使教学达到—种新的境界。

  (四)制度建设——集体备课的有效保证

  营造良好的集体备课氛围还需要制度建设作为保证。集体备课在坚持全员参与原则的基础上要做到“四定”,是确保集体备课实效性的有效策略:

  定时间,即各备课组除平时的教学交流活动外,还应安排专门的集体备课时间,每星期一二课时;

  定地点,即固定集体备课的地点,一般安排在年级组办公室进行,这样便于集体备课及时开展;

  定课题,即每次备课组集体活动应先拟定讨论课题;

  定中心发言人,即每次备课组活动应有一位中心发言人,中心发言人事先初步拟定教学内容、教学方案和讨论主题。

  第三节技术、操作层面的の笄及其分析

  备课活动中出现的诸多误区,有些是由于技术和方法的误用所致,有些则是对备课的具体方法的误用所致。在本节,我们讨论备课中的技术层面、操作层面的误区及其基本对策。

  一、对备课的基本方法把握不准

  正如前文分析的,备课工作的诸多误区,有不少是由于对技术、方法不熟悉所致。例如,“一次失败的集体备课”

  就是其中的一个反例。这次活动是青年教师小王要参加市“新秀杯”赛课。由于是提前一天领取上课内容通知,那边小王去抽取执教内容,学校这边已经成立了一个临时备课小组,备课小组成员由校语文教学骨干组成。李校长、熊校长二位亲自挂帅,他俩可是市学科带头人,可谓强强联合。

  【案例呈现】一次失败的集体备课ァ糎TK〗

  那天下午五点多钟,小王带回了执教内容:苏教版第八册《祁黄羊》。也许是“精英”组合让小王老师吃了定心丸,她看起来很轻松,倒是我们几个心事重重。这真是“打鱼的不急,背篓的跟在后面干着急”。各人匆匆读完课文,略作思考后,交流就开始了。李校长惯于宏观调控,整体把握:“‘外举不避仇,内举不避亲’是反映祁黄羊一心为公的中心句,应扣住这一点进行教学。”熊校长紧接着说:“品读课文,字里行间无不显现出祁黄羊唯贤是举的博大胸怀。‘想了想’,‘郑重地说’,寥寥数语,读来却能使人深切地感受到祁黄羊举贤时谨慎的态度和无私的精神。我看教学时应该紧扣这些字眼让学生仔细琢磨,品味。”一直在网上搜寻的刘老师推荐大家看了一段史料记载:祁黄羊曾举荐解狐、祁午分别担任南阳县令和中军尉。后用之,果然国人称善焉。孔子闻之此事也不由称赞:善哉!祁黄羊之论也,外举不避仇,内举不避子。祁黄羊可谓公矣。“召[WTXT](zhāo)见还是召(zhào)见?压(yā)根儿还是压(yà)根儿?请大家回答。”葛老师说[WTBZ]话总是文绉绉的。赵老师常常出其不意:“我有些问题想不通,祁黄羊为何不先举荐祁午,而要先举荐解狐?同朝为官,祁黄羊不知解狐生病了吗?明知他生病了,还要举荐他,这怎么解释呢?难道祁黄羊早知解狐病了,故意举荐,以示自己的不计前嫌?这样解读,晋国良将岂不是变成奸佞之徒吗?这显然有悖于历史及文本的价值取向。可是课堂上什么情况都有可能发生,如果学生提出这些问题怎么办?”他这一问,大家还都被难住了。还没等大家思考,小王老师开口了:“别管那么多了,明天就要上课了,拜托诸位快帮我整理出一份课案吧!”这时大家才想起来,小王一直在做听众。是啊,东拉西扯了半天,还没一个成型的东西。神侃就此打住,大家开始全心全意地帮她逐个环节地设计课案,连过渡语葛老师都没忘帮她设计。如“一个简单的‘想了想’却承载着祁黄羊‘公与私’、‘恩与仇’孰轻孰重的思想交锋”;“一代英才的逝去,甚是可惜”……这期间,小王老师一直没抬头,边听边忙着记,生怕错过一个字。

  课案理好了,小王老师长长舒了口气,笑了。

  可第二天上课的情况并不乐观。“预案执行得挺顺利,但不知怎么回事,课堂上一点感觉也没有。”小王老师如是说。后来小王老师的比赛名次也证明我们的这次集体备课失败了。

  如此的“强强联手”为何会遭遇失败?我们究竟失败在什么地方?

  正如该文作者分析的,把集体备课定位在形成一套预案上,正是本次集体备课的致命伤。如此分析之后,我们不得不进行如下思考:集体备课究竟应该追求什么?集体备课中当事人和帮助人的角色怎样定位?集体备课应该在什么背景下进行?

  回答这些问题,正是把握备课的具体方法的关键。

  事实上,集体备课应该是促进当事人打开思维通道的一种大信息量交流。集体备课就是一个集体解读文本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因为相互启发,只有当事人将集体备课中的解读文本的过程迁移到教学中,物化为自己的教学行为,才能真正发挥作用。这就需要当事人在集体备课前的独立思考,也需要帮助人有帮助的底线。这是那次失败的集体备课的'启示。

  二、对备课的技术把握有误

  备课是一门专门的技术,如果对其中的技术把握不到位,就很容易出现技术上的误用。

  (一)误读课程标准,误读教学目标

  这种现象在中小学备课活动中时有发生,主要的表现就是,误将课程标准规定的学段目标理解为年级目标、单元目标,甚至课时目标。这显然是不了解课程标准所至,也与长期以来我们习惯于教学大纲规定单元、课时目标有关。

  (二)误读学情

  误读学情也是备课中时常发生的现象,我们通过一个案例加以说明。

  【案例呈现】一位小学语文教师的反思日记

  学校举行了30岁以下的青年教师三项基本功之一——课堂教学的比赛,我们中高年级的教师执教的是第十二册《詹天佑》一文。以下是我在上课时的两个片段以及反思。

  片段一:在揭示课题,交流学过的以人物名字命题的课文有哪些后,我简单作了小结:这些以人物名字命题的文章,人物都有着鲜明的个性,具有崇高的品质,那么你了解的詹天佑是一个怎样的人?请大家来汇报一下自己收集到的关于詹天佑的资料。我说完后,有两三名同学举手,我又鼓励了几句,但情况并没有大的改变。后来,我叫了两名同学来汇报。

  片段二:这堂课的重点内容是,我设计了“当我读到()这句话时,我感到非常(),因为()。”这个填空。我出示了这个填空,让学生在充分地细读课文第二三段后,来讨论时,我发现举起的手寥寥无几,这样的讨论效果自然是可想而知。

  分析:这两个环节的设计,我都有自己的意图。《课程标准》中明确规定,第三学段的学生必须初步学会查找资料的办法,要求学生初步具备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因此,在上课前一天的傍晚,我布置了让学生运用各种渠道去寻找詹天佑的资料的任务。设计上述的填空题,也是为了帮助学生开展自主学习和探究,并能在阅读中有所悟,有所得,尊重他们在阅读中的独特体验。本以为这两个环节,都应该给了学生一个积极表现自己的机会,特别是第二个环节,是本堂课的重点,也应当是一个高潮。让学生在热烈的讨论交流中,深入了解当时的时代背景,由此来深刻地体会本文的中心:詹天佑是我国杰出的爱国工程师。在上课时,我自己尽可能激情澎湃,而学生却是平静如水。我想造成这样的课堂氛围的最根本的原因是教师在备课时,没有备好学生的这一课。虽说上课前,听班主任老师交待过,本班学生不爱发言,但总以为这是六年级学生的通病,在正式课堂上,只要教师稍加引导,启发,情况总会有所转变。于是,就这样轻松上阵了。

  反思:要上好一堂课,在充分钻研教材的基础上,备好学生的课,的确很重要。因为学生才是语文学习的主人,他们的学习现状应该是我们要掌握的第一手资料。特别是在一个完全陌生的班级中上课,对于学生的学习态度、习惯,上课教师应当充分了解,然后把这种了解融入到你的课堂设计中去。

  (三)忽视或误用课程资源

  备课是对教学资源开发、整合与利用的过程。新课程改革的目标直指时代要求,要使学生具有初步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科学和人文素养以及环境意识,具有适应终身学习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方法。而传统意义上只注重“写教案”的备课显然无法满足这一需要。对教学资源合理开发、整合与有效利用,是改善备课活动、促进有效教学的手段。

  提到教学资源很容易使人联想到教科书、教参等文本资料,其实,这些只是教学资源其中的一部分。教学资源的内涵会随着社会、科技、经济和文化的发展而不断丰富。教学是一个复杂的活动,可供教学利用的一切事物,物质的、精神的、校内的、校外的、有形的、无形的均可说是教学资源。教学活动不仅是一个认知活动过程,也是一个社会活动过程,教学资源的选择与配置,不应仅从认知的角度出发,还必须善于营造良好的人际、情感氛围,使教学资源在促进学生心智方面得到和谐、同步的发展,使兴趣、注意、爱好、意志等非智力要素与感知、理解、应用、实践、解决问题等认知水平和认知能力均得到同步和谐发展。

  特别地,备课中要善于利用教科书资源,但是,最容易出现的盲点就是,思路受教材限制,出现教学设计上的盲点。亦即,在教学准备中,教师主要是依据教材、教参,教材和教参确实为教师的备课和授课提供了方便,但往往也束缚了教师的思维,使教师备课时跳不出所使用的教材和教参的固有思路。

  为此,教师在备课中,应该先分析课程标准的要求,参阅课本,自行设计方案,教学思路不要受某一版本教材的限制,发挥集体备课的作用,不放过任何一点质疑、一颗火花,树立“任何教材都是可以超越的”的思想。

  (四)误读教学方式转变

  当前,在备课中,经常出现教学方式方法设计中的形式化、片面化的认识。亦即,新课程就是要合作、自主、活动、探究,不探究,不是新课程。于是,出现了从过去的“满堂灌”到“满堂问”发展为今天的“满堂跑”。

  其实,教学方式转变的根本在于改善学生的课堂生存环境和学习生态环境。为此,备课不仅要关注学生的生活世界,使他们在书本世界中找到其生活世界的影子,把生活世界中无穷无尽的教育资源融入到书本知识之中,而且要关注学生的生命世界,以便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为学生留有一定的自由支配的时间和空间。备课不仅要关注学生地位,构建民主、平等、合作的师生关系,而且要关注学生的心理世界,创设对学生有挑战性、激励性的问题或情境。备课不仅要关注学生这一团体特有的、独有的文化,创建师生、生生有效交流互动的平台,也要关注学生的学习状态,因地制宜,打破单一的集体教学的组织形式。

  总之,备课是教学的重要环节,备好课是教师上好课的前提和保障。克服备课中的困难和盲点,走出误区,才能切实提高备课质量和教学效果。

教学分析总结2

  本学期期中考试的各项工作已经告一段落,今天借部分年级的质量分析会的机会,我简单谈几点感受。

  1.提升质量,立足于自我反思。老师们,学校组织的各种形式的质量分析固然重要,我想还有更重要的,那就是各位的自我分析;考试成绩的好坏固然重要,还有更重要的,那就是我们及时地总结教学得失。自己的班级,自己了解,自己的教学问题,自己也要心中有数,要不断回顾反思。只有最终也只能靠自己才能得到切实的进步。因为别人成不了你的救世主,如果没有正确的认识,即使学校的质量分析再全面、再深刻、再精彩,也只能是枉费心机,徒劳无益。说到这点,我不得不谈谈我今天看到的大家的期中反思。(略)

  2.提升质量,立足于课堂教学。课是关键!我们的阵地在课堂。认真备课,用心解读教材,对于老师们来说,向每一节课要质量。努力上好每节课,让自己的课堂吸引学生,培养热爱学习的兴趣,以此带动思维,带动素养的提升,力求一课一得,一课一练,这是尤为重要的'!希望老师们好好分析改进,课堂上能切实树立生本理念,多在研读教材,多在课堂上导学,让学上下功夫!(课堂教学改革)

  3.提升质量,立足于跟踪辅导。应该说,对于每个学生,经过最少一年多来的师生互相了解,学生的学习能力在哪个层次,老师们是要做到心中有数的。对于此次期中质量反映出来的问题,要采取不同的方法跟踪辅导,哪些要家校强化联系,哪些要课堂重点关注,哪些要课后单独辅导,哪些可以互帮互助。当然更重要的是给学困生信心与恒心。老师自己也要有信心,有耐心。

  4.提升质量,立足于集体合力。因为还有进步和提升的空间,除了个人努力,切实做好常规系列工作,我们还需要集体的合力,多方给力,这样才能取得更好的效果。当然,合力包括很多,师生情感的合力,家校合力,语数英之间的合力,以及备课组合力等。目前咱们区的形势,老师们很清楚,捆绑式评价,需要我们互相帮助一起进步。希望大家在集体备课上,切实能针对问题进行研讨,研有所得;能关注到学科之间的共同发展,互相配合;能注意到点滴时间的功效,如早晨、午间、下午,时间给力;能注意到学生非智力因素在学习上的作用,鼓励学生。希望大家能借力,给力,发挥各方力量,为更好提升质量努力不止。

  最后,我想说的是,我们要有主人翁意识——关起门来较真,走出门去叫好!期中质量监控成绩固然重要,还有比考试成绩更重要的,当然做好它,成绩也不在话下。那就是孩子能力与素养的提升,下半学期我们可以针对性训练,但不要死练,练死,多讲究策略,我想在我们共同努力下,下半学期,学生会还老师们满意的回报,还老师辛勤付出后的回报!

教学分析总结3

  摘要:随着“大国工匠”的热议与升温,越来越多的中职学校为工科学生开设更多机械实习课程,在锻炼同学动手及实践能力的同时,危险也无时不在。在机械学习中,接触到的钻孔加工、磨削加工等都极易引发安全事故,给学生带来不必要的伤害。为了减少乃至避免伤害的发生,在要求学生做好防护及预防的基础上,及时进行安全教学工作也行之有效,这样可以大大减少学生在机械实习中安全事故发生的频率。本文就常见的具有危险性的机械实习展开阐述,对实习中安全教育工作进行分析。

  关键词:机械实习、磨削加工、钻孔加工、安全教育

  机械相关专业学生在实践实习中近距离接触机械设备,有助于提高他们的动手能力,并且这些机械实习与专业及将来工作联系紧密,有利于我国机械制造业人才的培养,但在实习过程中,安全是个大问题。保障学生们的安全是首要工作,本文从机械加工实习的具体内容进行分析,解读其中存在的安全问题。

  1机械加工

  学生在机械加工实习中,接触到的大型小型机械设备都具有很大安全隐患,在好奇心驱使下,学生很容易伤到自己。为了避免这些事故发生,实习教学老师要首先明确不同机械设备的运作原理以及可能出现安全隐患的部位或运作过程。在教学过程中,严格遵守相关规定,对机械设备运作原理及危险之处进行讲解,可举例说明其危险性,强调学生按规定使用。在可能条件下,老师可在保证自己安全的前提下,对机械设备存在安全隐患的`部位进行整改,以减少对学生的伤害。

  1.1钻孔加工

  学生在进行机械实习的课程中,最多接触的就是钻孔加工,这同时也是极具危险性的一项实习内容。钻孔加工工具的紧固问题直接影响学生的安全,而不同时间对加工工具的紧固需求不同又给实习带来一定难度。常见的实习要求中,要求学生在小型平整的工件上利用钻孔机械设备钻出直径低于8mm的孔,这对学生能力有很大要求,同时也对钻孔工具的选择及运用有很大要求。在紧固不同要求的情况下,如何保障学生安全成为一大难题,值得高度重视。

  在《钳工生产实习》教材中对钻孔加工的讲解中,提到一条注意事项:“钻孔将穿时,要尽量减小进给力”。但实际运用中会出现或多或少的问题,如果教学老师照本宣科的讲解,不引导学生深入思考的话,这会带给学生们错误的操作习惯,容易带来极大的危险事故。同时,如果这种错误的操作习惯不加以纠正,在后期其他实际操作中运用到钻孔技术时,会让学生们误以为钻孔加工简易安全,降低提防性,乃至造成极大安全事故。

  1.2磨床加工

  磨床设备使用过程中,看似简易,实则具有很多安全隐患。例如工件的吸程度将直接影响到砂轮的固定(有问题?),并危机到使用者的安全问题,以及在使用过程中,不当的操作易导致砂轮爆破,危机学生安全。

  所以在使用磨床机械前一定要引导学生检查砂轮是否存在破裂问题,培养学生安全预警的习惯,在对磨床砂轮检查完毕后,在做磨床吸盘对工件的吸紧工作时,一定要认真检查是否吸紧,预防危险发生。在启动磨床运作之前,要确保砂轮的最低点高于工件上表面。这些检查工作看似简单,毫不起眼,但在机械实习过程中具有很大作用,一丁点闪失就可能酿成大祸。

  对于磨床加工实习中,这些安全预防检查要反复强调,并督促监督学生反复练习,安全无小事,养成好的习惯对将来运用机械设备提供保障。养成好的习惯,有利于学生在运用其他机床进行操作时也保持严谨态度,有效减少了安全事故发生的可能性。

  2安全教育

  在机械实习中,保障实习学生的人身安全是大事,是学校安全工作的重点,同时也是实习教学老师需要时刻警惕的工作要点。老师在教学过程中要避免照本宣科式讲解,要勤动手示范,引导学生养成好的运作习惯,督促监管学生勤练习,确保每个学生都熟知设备运作方法及危险存在的可能性。

  2.1严谨性

  安全无小事,尤其对于正在成长的学生而言,好奇心重是他们的一大特点。老师必须严格遵循国家相关部门对每项实习机械制订的安全操作规章进行教学指导,在教学中,督促监管学生理解操作规章中的步骤并严格履行。一点闪失可能会对学生造成极大伤害,机械加工实习的安全教育极为严谨。

  我国学校在开展实习课程中出现的安全事故数量并不少,这足以引起全社会的关注。对于教学中需要注意的安全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第一,最首要也最重要的,必须保障学生及老师的人身安全;第二,在充分保障学生及老师人身安全基础上,减少对机械机床的损坏;第三,对具有危险性的刀具、磨具等进行严格管控,严禁学生私自接触使用。

  2.2重要性

  保障实习学生和教师安全最好的办法就是安全教育,学生接触到陌生的机械设备,好奇心驱使,很容易发生安全事故,所以安全教育具有很大重要性。这不仅仅关系到学生人身安全问题及家庭幸福问题,同时也牵扯到学校安全教育检查问题。

  实习过程中,从最基础的佩戴安全防护工具开始,在具体操作工程中,严格遵循规章要求。教学老师在教导过程中要反复强调安全的重要性,在学生动手操作时,要时刻叮嘱,切实关注学生操作过程,及时订正不当操作方法。学生在具体操作时,要按老师要求,合规佩戴防护装置,操作机械前熟知机械运作原理,并做好预防检查工作,规避危险出现的情况,严格遵循老师教导的及规章要求的方法进行操作。

  机械实习过程中的安全教育是全社会关注的大事,不仅仅关系到学生的人身安全问题,更牵扯到学校的安全教育推进问题。开设机械实习课程的学校要将安全教育放在首位,时刻关注安全教育问题,不断推进安全教育体系完善机制,确保学生实习时的安全保障。

  3结束语

  目前,学校开设机械加工实习课程已成为大势所趋,并被列为我国教育领域重点扶持和发展课程,它对学生培养的益处自不必多说,在学习过程中,加强安全教育同样重要。提高教学老师教学质量,改善教学方法,并不断推进安全教学工作成为学校开展机械加工实习的重中之重。

教学分析总结4

  一、试卷的评价

  1、试卷的基本情况:

  历史考试时间为60分钟,卷面总分为100分,历史学科的题型包括单项选择题、判断题、材料分析题。

  2、试卷所涉及的教材内容:

  试卷考查的历史知识点,分布于初一历史课本前11课。

  3、试卷的基本特点:

  (1)依纲据本。命题依据初一历史教科书的内容,没有超出规定的范围。

  (2)基础性强。试题立足于历史基础知识,以重点知识来设计题目。重在考查学生对历史基础知识的掌握情况。

  (3)标高适度。基于目前初中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初中历史教学的现状,试卷没出现较大的偏题、怪题,只有个别题目稍难点。整卷的试题难度应该说是适中的。

  (4)题目设计具有简明性。题意指向明确,题目的表述较清楚,简单明了,学生审题时一目了然。

  二、考试成绩情况

  两个班最高分86分,最低分6分,分数差距较大。

  三、学生答题质量分析

  取得成绩的原因:大多数学生掌握了正确的解题方法,基本上能依托已知知识和借助课本知识进行解题并按质按量完成考试任务。从试题的'得分率可以看出,学生在历史知识与技能的掌握、运用历史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分析和比较方面的能力均有相当大提高。开始注重历史与社会,历史与个人生活的联系,特别是在具体情境中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注重学科知识的内在联系和综合。

  存在问题:

  1、审题不认真。单项选择题、判断题对题目的限定词或关键词没有认真审读,没有注意分析,导致失分。在材料解析题的解答中,有的学生没有对材料内容及设问进行认真阅读,没有抓住关键词回答问题而影响了得分。

  2、基础知识掌握不牢固。如选择题的第2、4,5,6、7、8、小题,材料解析题等这些都是课本出现或平时练习过的基础知识,但错误的学生还比较多。

  3、学生的学习能力有待进一步的提高。包括识记能力、材料的阅读、分析及从材料中提取信息的能力、历史知识的迁移能力、分析和比较能力。特别是学生独立思考能力、历史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应引起足够的重视。

  4、涂卡问题。由于选择题答案是通过答题卡进行提交,学生对涂卡方法掌握不熟,失误较多,甚至出现大面积同学选择题0分的情况,严重影响班级平均分。

  四、改进措施

  1、在加强基础知识、史实掌握的同时注意提高学生阅读理解历史资料的能力。

  2、注重学生分析、概括和综合能力的训练,帮助学生树立历史观念。

  3、加强学法指导,教师在教学中要教学生如何审题,如何寻找试题的关键词,捕捉有效信息。

  4、根据目前命题的趋势和课程改革的要求,以后主观性题目还会适当增加,以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和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虽然此次考试成绩并不理想,但是只要从中找出问题,吸取教训,并积极总结反思,相信我们会在下一次取得进步!

教学分析总结5

  本次期中检测卷,总体比较灵活,考量的是学生对所学知识的运用情况,同时对学生自我审题、分析题意方面也有一定的要求,而且有些题目也是对学生语感情况的一个反馈,总而言之,这份期中检测卷能比较好地检测出学生的语文素养,在分数评价的同时,其实也隐射了学生平时学习的.过程和学习方法的掌握情况。

  从学生的检测状况分析来看,基础知识,如“看拼音写词语”“加偏旁成新字”“在括号里填入合适的词”“古诗默写”等绝大多数学生还是掌握得很到位的;对于书本上的一些知识能够灵活运用这一方面,大部分学生也掌握得不错,如“选词填空”“写出书本中的关于时间的格言”,学生就能活学活用;课外阅读学生对于整体的把握还是很好的,短文的主要内容学生都能读懂;三年级虽然处于习作的起始阶段,但经过上一个学期的练习,大多数学生已经能走人习作的大门,加上本次的作文要求写一种小动物,开学初的时候就有写过练笔,所以学生都能按照要求写通顺,没有出现偏题离题的情况;由于本学期开始,在书写方面的重视,使得绝大多数学生能做到认真书写,卷面整洁。

  当然学生也有一些方面不尽如人意:

  1.错别字现象还是比较严重的,特别是句子中,作文中,同音字搞混淆的现象比比皆是,“的、地、得”出现在句子中搞混淆的同学也十分多.

  2.加标点的能力也有待提高.

  3.学生审题能力亟待提高,试卷中的第五大题“照样子写词语”是失分最厉害的一题,第一小题要求写一个比喻句,可一些学生没有审清题意,只是写具体了,没有写成比喻形式,第三小题要求通过写清楚程度来吧句子写具体,很多学生没有审清题意。

  4.学生课外阅读的整体把握能力不错,但提取关键词句的能力有待提高,找反义词,一些基础差的学生没有找对。

  5.在习作方面,如何能尽量写得具体生动这一点上还要多下功夫。

教学分析总结6

  一、教学是教师的根本任务

  我于1987年参加教育工作,先后任教过语文、数学、自然、体育、地理、生物、信息技术、思想品德、历史等课程;从事过班主任、少先队大对辅导员、勤工俭学管理、会计、总务主任、副校长、校长等管理岗位的工作;搞过书法课外辅导、业余田径训练、数学奥赛辅导……可以说,参加工作以来,我就没有消停过,我一直在努力学习、踏实工作、积极探索。

  回顾从教20年的经历,我得出的结论是,我其实没有什么本事,只会教书,还教得不怎么样。离开了教书,我还真不知道自己最适合做什么。——总结起来讲,我只是履行了一名教师的基本职责。

  从教20年,我从来没有脱离过教学第一线,上什么课都从头学起,都认真负责,都结合学科特点想方设法把学生吸引到自己的课堂上来。越是教、越是认真地教,我越觉得自己的生活离不开教学。我深刻地认识到——教学是教师的根本任务。

  二、 教学是艰苦的创造过程

  如果把教学看成是机械的劳动,教师的生活真的不堪设想——备课、上课、改作业、课外辅导、考试评价……周而复始。艰苦啊,就算你把所有的时间、所有的精力都花在上面也有做不完的事。很多时候,我们只注意了教学过程的艰苦,把这种艰苦化成了一种习惯、一种心态。或逃避(敷衍了事)、或忍受(默默耕作)、或愤慨(消极抵抗)……。

  教学过程的确充满艰辛,但教学过程同时也是创造过程,乐在其中。创造是快乐的,教学的快乐得在耕耘中发掘,得在思索中探寻。你无偿地把自己的思索成果毫无保留地传授给了别人,在传授过程中,你自己的思想更为明朗了,你还点燃了学生的心灵,这本身就是一件充满快乐的事情。在这个过程中,只要我们留意自己心灵闪过的每一道亮光,搞好收集、整理、抽象、升华,我们就是在不断创造。

  平常,我有很多同事做得很出色,很有创意;说得很精彩,很有见地——可以说,就差那么一点点,缺少系统的总结,不去查找理论依据,最终只是昙花一现,这不能不是遗憾。

  三、 教学的实质是为学生服务

  我们搞好教学,最终目的是育人。要落实这个目的,就得研究我们的服务对象,实现课程标准和学生身心发展水平的有机结合。

  我本人就经历过这样的过程。刚参加工作的时候,我自以为课准备得很充分、课堂组织得很有条理,自己讲授得很精彩;及至后来,似乎有了点经验,代表学校参加教学比武也能过关斩将,夺取奖励。可我的`学生对于其他老师的学生而言,学习水平并无优势可言。结果,学校领导很客气地告诉我——你那水平太高,学生接受不了。

  现在看来,问题其实简单,当初,我更多地是从自己的角度去考虑教学,对自己的服务对象重视不够,甚至可以讲就没有认真研究学生,不是有针对性地去组织教学,结果是可想而知的。

  今天,我想毫不含糊地讲,评价一名教师的水平,不是看你有多丰富的知识,不是看你有多高的文凭,而应该看你的教学水平(知识丰富、学历水平高不是教学水平高的充要条件)。而评价一名教师教学水平的高低,不是看你把“屠龙术”玩得多么精彩,应该看你的学生具备了多高的学习水平(学生学习水平个高低是评价教师教学水平的必要条件)。

  四、 教学是不断总结和积累

  人类的文明和进步是在不断地总结和积累过程中实现的。这条规律可以推广到我们的人生成长过程中去。教学就是个不断总结和长期积累的过程。

  “失败是成功之母”,不是说,失败了,以后就一定能够成功。只有失败了,就得好好总结教训,在总结教训的基础上对症下药。我们今天的质量分析会正是要好好总结,好好反思。

  同时,我要提醒大家,我们的落后局面是长期积淀下来的结果。“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要想在短时间没从根本上改变落后面貌是不现实的,非长期坚持,下苦工夫积累不可。因此,我们既不可以心存侥幸,把未来压在运气上,也不可以妄自菲薄,放弃对光明前景的憧憬。而对于我们个人来讲,从事教育工作,本身就得不断总结和积累,既不因自己风华正茂就凭书生意气而自以为是,也不能因为自己华而不实,还没做出什么实质性的成绩而灰心自馁。

  五、 教学是教师的锻炼成长

  教师是我们的职业,或者说我们是职业教师,就得在教学过程中不断炼就从事这份职业的素养。教师的素质应该包括什么,有关法律和规章制度已经做出了明确界定,希望大家认真学习,看到自己的差距。我只想说,我们都站在教学岗位上了,就更应该注重自己的锻炼成长。

  刚参加工作的时候,我很想得到别人,尤其是有分量的人物的肯定,结果总是得到一些诸如“可以”、“不错”之类非实质性的评价。及至后来,参加基本功竞赛、演讲比赛、教学比武获了县、市奖励或者撰写论文获了县、市、省奖励,心里面还是觉得不满。碰到同龄人,看到别人比自己出色,总觉得矮人一节。后来,我当了部门领导,现在我当了校长了,心里面并没有很多成就感,我更多的是感到了挑战,感到了压力。我用我20年的经历现身说法,我只想说,我是和学生一起成长起来的,我永远只是一名学生。

  我的母校湖南一师的校训是“要做人民的先生,先做人民的学生”、“实事求是,不自以为是”至尽如洪钟在耳边鸣想,时时不敢忘记,与在座的各位共勉。

教学分析总结7

  六年级第二学期是小学阶段的最后一学期,也是小学生学习道路上一个重要的转折点。为了使本届小学生能顺利完成小学阶段学习任务,确保毕业考试的全面丰收,我向课堂四十分钟要效率,努力把本学期的每项工作抓紧、抓严、抓实,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一、重视基础知识。

  “教学质量是学校教育的出发点和归宿”。只有夯实基础,学生的语文成绩才能得到充分的体现。虽然已经是六年级的学生了,语文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依旧不能忽视。这个学期,我要求学生从把字写认真、清楚开始做起,明确了学生学习目的,端正了学习态度,平时加强了生字和新词的默写,从源头上堵住了出错的概率。其次,分阶段、分内容注重了对语文基础的回顾和复习,如:结构相同找词语,修辞手法、改病句、缩句的操练,名言警句的积累、重点句的理解、把握课内外阅读、加强了写日记和听记作文等。此外,对于语文的作业,要求上课专心,不懂多问,力求掌握于课内。在充分了解、分析学生的基础上,因材施教,精讲精练不断提高学生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

  二、重视学习方法指导

  优生为什么经常有玩的时间,可成绩却不错,这是为什么呢?我想:学习最重要的莫过于是学习方法的革命。俗话说:“磨刀不误砍柴功”。老师重视了学法指导,学习效率将会大面积提高。首先,我要求优生小结一下自己的学习方法,在班队课中介绍给大家,其次,学

  生要做好课前预习,专心听课,及时作业,认真复习,平时要学会思考找规律学习。最后临睡前好好回顾当天所学,到礼拜天再重新温固知识。老师只有经常督促,学生才能坚持,一旦学生养成了好的学习方法,这将终身受益。

  三、进行归类复习。

  为使复习尽量做到全面、有条理。我按《语文课程》的要求,将知识进行了归类,哪些知识主要属于背诵、记忆,哪些知识主要指导练习等我都做了细致的.安排。属于背诵记忆的知识我主要安排在早自习背诵,并且布置为家庭作业抄写强化记忆。对于指导练习的内容主要在课堂上讲解,对于这样的知识我也不是平均分配时间及气力,而是根据知识的难易程度及学生掌握的情况进行复习。对于复习题,我根据学生掌握情况精心设计,尽量做到典型、有效。在复习偏于能力方面的题型时,我尽量鼓励学生自己动脑思考,提高学生独立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开启学生思维,使学生的思维向广度和深度发展。

  四、对后进生进行耐心辅导。

  对于后进生,我将严格与慈爱相结合,我对他们严格要求,培养他们良好的学习习惯,多鼓励他们,扬起他们自信的风帆。对后进生,我除了在课堂上多让他们发言,还在课外进行辅导,强化他们的学习意识,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

  五、注重在利用信息技术辅助语文教学

  1、注重阅读短文分析能力的培养,忽略了基本功的训练。

  2、与学生的交流不够,对部分待提高学生的说服教育不够。

  总之,在本学期的教学工作中,我都力争严格要求自己,无任何有悖教学大纲和新课改要求的做法,并能做到为人师表,语言健康得体,举止文明礼貌,以身作则,注重身教。在今后的教学工作中,我仍将一如既往的严格要求自己,努力工作,扬长避短,争做一名更为合格的教师。

教学分析总结8

  上周校区对我们六年级进行了一次全面检测,语文试卷内容有一定的覆盖面,重点突出,试卷难易适度,有一定的层次性,既注重对学生基础知识的考查,又注重对学生能力的培养,重视学生语文素养的整体提升。题型和评价形式多样灵活,体现了新课标的要求。

  本次测试,共有455名学生参加,平均分是85.54分,其中最高分98分,最低分28分,优秀人数296人,优秀率达65%,及格人数448人,及格率达98%。从学生的答题情况来看,主要存在的问题如下:

  一、主要存在的问题:

  1.卷面不够整洁,书写不够端正、不够规范,句末标点符号不写,有些同学书写潦草,涂改的地方比较多,甚至还有学生用蓝色墨水笔书写,用修正液修改,整体看上去不整洁。

  2.学生的基础知识掌握得不够扎实,从看拼音写词语、画出正确的读音和根据课文内容填空这些题目上可以看出来。

  3.学生的审题能力、判断是非能力、灵活运用知识的能力比较差,主要表现在选择题上。这次十个选择题难度不怎么大,错得最多的是第一个和第十个,原因是学生积累少、语感差,没有对所学内容进行拓展延伸。

  4.非连续文本这一大题失分非常严重,好多同学看不懂图意,答题时瞎蒙,没有把握性,为海报设计副标题好多同学漏做了。

  5.课外阅读仍然是学生测试的难点,这次测试的短文是《最动听的声音》,失分也比较多。有许多学生没有读懂原文的意思,阅读肤浅,停留于文字表面,不能走进人物的内心世界,从而更不能感悟人物品质。答题时“蜻蜓点水”,不能抓住重点来回答,因而失分厉害。

  6.作文是《爱在细微处》,有许多同学不能正确把握习作的要求,事例不够新颖,语句不够通顺,没有真情实感。还有为数不少的同学作文没有达到规定的字数。

  面对这样的现状,我们六年级语文组也进行了认真的分析与反思,为了更好地提高语文教学质量,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结合目前的课改精神,提出如下改进措施:

  二、改进措施:

  1.加强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和学习方法的指导。

  狠抓学生的学习态度,从字迹、审题,认真程度上抓起,我们在试卷中发现不少学生书写不认真,涂改现象比较严重,学生没有认真答题的意识。我们老师应高度重视学生的规范书写和答题态度,长抓不懈。

  2.重视基础知识的教学,加强扎实有效的技能训练。

  在课堂教学中仍然要重视字词教学,重视语言文字的训练,夯实语文基础,如本次考试中学生出现了许多错字,错词,就体现学生基础知识不够扎实,因此,教学中要重视字词句的训练。

  (1)多种形式,强化运用。教学中对课文出现的形近字,同音字,教师在课堂上要加以提醒,并通过组词、填空、选择的形式让学生运用,从中体会字词的用意,巩固基础。

  (2)加强听、读训练。课堂教学中,结合课文,有针对性地抓好重点文段的阅读,鼓励学生多读多背,做到熟读成诵,从而加强对文本内容的记忆。

  (3)积累要与运用相结合,在理解的基础上背诵或运用。积累的词语平时要多运用,加深学生的理解,记忆。

  (4)加强品词品句的`训练,采取读-说-写-用等形式,检查学生对课文常用字、词、句、段的掌握程度,抓细抓实基础知识的过关,牢固掌握基础知识,提高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运用汉字的能力;要注重语言的积累、感悟和运用,注重基本技能的训练,打下扎实的语文基础。

  3.培养阅读能力,要立足于课堂,拓展于课外。

  要切实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必须立足课堂,立足课本。我们要充分利用教材,精读课文,老师要根据教材特点有意识指导学生学习方法,从“精读课文”中,学习阅读方法。并在以后的大量阅读中进一步掌握读书方法,提高阅读能力。阅读教学中,要重视要培养学生的基本阅读能力,一是整体把握课文内容的能力(概括文段内容),二是体会重点词句含义的能力(联系上下文理解),三是体会文章的表达方法(遣词造句,修辞表达),四是自己提出问题,自己解答问题的能力(解题答题)。阅读能力的培养得法于课内,得益于课外。教师要引导学生将阅读方法拓展到课外,积极开展读书活动,扩大学生阅读面,读名篇名著,激发学生阅读兴趣,加强学生课外阅读的量,使学生做到“厚积薄发”。

  4.加强对学生课外阅读书目的检查与指导。

  5.注意对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教材中出现过的训练形式,要指导学生举一反三,在反复练习掌握的基础上,能够进行拓展练习。要重在教规律,教方法,而不是告诉学生正确答案。有针对性地进行分类练习。

  6.读写结合加强作文训练。目前学生的作文问题也很突出。要提高学生的习作水平,就必须要打开学生练笔的各个渠道。增加生活体验,丰富语言储备,提高写作能力。

  7.教者要多读教学和教育名著,努力提高自身的业务素质。继续加强课堂教学改革的研究,不断反思和改进课堂教学,采取灵活多样的方法进行教学,向40分钟要效益。

  8.加强对学困生关注,提高他们的学习能力。学困生是班级学习的“弱势群体”,在教学中我们教师要更多关注他们,教学设计体现分层教学,让他们有发展空间,课上多提问,课后多辅导,平时多关心,促使他们学习能力及学习成绩的提高。

  9.多与家长沟通、交流,获得家长的理解与支持。

  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教者更要不断地加强理论学习,不断地改进工作方法。我们相信:只要坚定信心、发奋努力、锐意进取,一定能在小学语文教学的征程中取得更大的成绩,拥有更为灿烂的明天……

教学分析总结9

  本次测试卷在难度、结构、题型等方面与以前的测试卷基本保持一致,下面就本卷特点、学生答题得失分析、对今后教学的启示等方面作些分析、谈点看法。

  一、试题特点本卷分为三大块,综合考察了学生各方面的能力。全卷考查的三大块、知识点及分数见下表:略

  综观这份试卷,体现以下特点:

  1、试卷强调基础。从以上对积累与运用的考查类型的列举不难看出,试卷强调学生应全面掌握知识、重点把握基础。

  2、试卷重视以人为本、强调情感熏陶。无论是《鸟的天堂》的阅读,还是课外阅读,都有意识的将情感的熏陶贯穿其中,让学生在学习中学做人、在考试中被感动。

  3、作文命题贴近学生的思想和生活实际,使他们有话可说。要求以“感动”为话题作文,内容范围比较宽泛,可写物、人或事件,学生个个有话说,有内容写,给予学生广阔的、自由发挥空间,有利于学生表达自己的主观感受,能引发学生的真情实感。

  二、批改中发现的`问题。

  1、学生对成语意思掌握不够熟练,因此容易张冠李戴,引号的用法不够明确。文学常识掌握较差,词语的感情色彩理解不够,古诗名句的默写中易出错别字。

  2、课内阅读出自本册略读课文,但学生掌握情况不容乐观。

  3、作文时详略的把握,主题的凸显、句子的训练都有待进一步提高。

  4、试卷中共有五处错误。其中看拼音写生字共两处拼音误写,其余题目共三处,影响学生答题,建议加强校对。

  5、病句的判断较为隐蔽,大多数学生不知所云。对说明方法的判断,建议不要从记忆的角度去考查,从理解的角度考查更能显现学生掌握情况。

  三、试卷对今后教学的启示

  1、注重对学生基础知识的积累。

  万丈高楼平地起,日常教学中应注重基础的积累,同时,注意积累的多样化,注重从各个不同方面给学生充实语文知识。

  2、加强学生的阅读辅导。

  相信所有老师对学生课内阅读都能做得无可挑剔,但是,学生语文知识的掌握,并不全靠老师讲解,真正的高分学生是一些喜欢阅读、喜欢看课外书的孩子。在课外书中,学生能接触到更多的词语,能欣赏到更多优美而不拘一格的句子,能得到与课文不一样的人生体验,自然能促进学生语文知识的长促进步。

教学分析总结10

  证券投资分析课程经过几年的试点教育探索,在教学设计、教学过程监控和评价、教学目标与考核相结合、培养学生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方面进行了探索,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主要的经验总结汇报如下:

  一、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设计

  (一)以问题解决为中心的教学内容设计教学内容的设计是课程教学改革的关键。证券投资分析课程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内容设计,体现为根据学生的需求,分析学生的教学问题,把实现学生问题的解决,学习能力、实践能力、沟通能力和创新能力的提高为目标,并依据所规定的总教学目标,逐步确定出各级子目标即我们希望学生掌握的知识和具备的能力。针对本课程的特点和远程开放教育学生的情况,我们根据知识、能力、成果、态度这几方面确定了本课程的教学目标。

  1、知识和观点。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要求学生掌握基本分析和技术分析两种分析方法的区别和联系、方法的选取、分析的内容、技术指标的内涵等。同时系统地掌握证券投资功能、基本证券商品交易、金融衍生商品交易的市场运作、证券市场的监督等。

  2、能力。通过本课程的学习,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沟通能力、分析能力、实践能力。要求学生利用基本分析和技术分析平台,运用这两种分析方法来分析投资品种和时机、上市公司的素质等问题;运用证券投资风险衡量与分析来预测风险;通过上市公司购并及运作分析,发现购并运作机制中存在的问题。在此基础上,掌握证券投资的技巧,提高证券投资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成果。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在掌握基本知识、基本推理能力、基本技能的基础上能够创造出实际的成果。如进行实际的投资操作,并且有所收益;能撰写一个成功的调查报告。

  4、态度。通过有效的教学和评价,最终实现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提升和学习兴趣的提高。

  依据教学目标设计教学内容,并把教学内容置于一定的“情境”下,通过联系实际的媒体资源、应用软件的实际操作训练,把真实问题置于一定的情景下进行学习。学习的过程,就是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问题解决构成了学习的核心教学目标。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自主地学习,根据自己的需要建构知识体系。证券投资分析课程教学内容设计模式的思路是:证券投资分析的教学目标-----问题探讨----实际应用。通过这个知识系统的学习,让学生掌握了基本知识、基本技能,提高了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建构了“知识学习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思考问题”的教学模式,创设了民主、开放、活泼的学习情境,体现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灵活性和创造性,实现了远程开放教育教与学的自主性、指导性和服务性。

  (二)“玻璃鱼缸”式的讨论设计。证券投资分析这门课程涉及的知识面广、能力要求高。要学好证券投资分析这门课程,学生应具备扎实的理论知识,宽厚的专业素养(如经济学、数学、财务管理、投资学、金融市场学等基础知识),广泛的非专业兴趣,熟练的工具性技能,较强的现代金融业务能力与创新能力。这门课程的学习,学习者要能以一种更为积极的、探究式的模式进入学习状态,那么学习的过程将更为有效。对于这门课程的教学,我们首先在教学设计表中,设计好学生要进行探究的主题,然后让学生针对主题,寻找教学材料,进行讨论

  分析、推理,一般我们采取3-4个小组参与同一问题的解决,在其中一小组开始工作的同时,其他小组观察、倾听该组对问题的解决方法、途径及问题解决的技巧,发现其中的优点与不足之处,并思考更好的解决方法,在讨论时阐述自己的观点。最后全班共同商讨解决问题的办法,将注意力有效地集中在目标问题解决上。目标讨论结构可用下图表示:

  讨论C组观察观察A组活动讨论观察讨论B组D组

  通过这种探究式学习达到强化知识迁移,提高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最终实现我们的教学目标。

  (三)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培养的设计

  现代教育理论突出了“以学生为中心”的新理念,现代教育技术应用到课堂教与学活动中,在教学内容的安排、教学情景的创设、教学手段和方法的选择、教学资源的运用等方面注重发挥学生学习主体的参与性,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证券投资分析课程具有实践性强和与实际生活联系密切的特点,针对这一特点,我们利用了多媒体手段和计算机网络功能,引导学生把课堂理论运用到实际中进行学习。通过联系实际的社会调查、小组讨论、应用软件的实际操作训练,以完成实践任务的方式,培养学生的能力。如在投资操作中要求学生针对操作结果撰写投资分析报告。投资分析报告要从影响投资的因素进行综合分析,针对自己的投资结果,分析成功和失败的原因,提出解决方案。从分析报告中,老师可以发现学生所学知识的深度和广度以及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在这一过程中,学生可以自主选择学习资源和实际操作过程,在课程的学习中充分发挥了学生建构知识的自主性,同时让学生有多种机会在不同的情境下去应用他们所学的知识,再根据自身行动的反馈信息来形成对客观事物的认识和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案。

  (四)形成性考核过程监控的创新设计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是否完成了教学目标,是否能积极自主的学习,这就要对教学活动的过程及其结果进行测定、评价。通过客观、科学的评价,教学设计工作将不断得到检验、修正和完善,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得到提高。远程教育中最难以掌握的是形成性教学过程中学生的自主学习过程和教学评价问题。它能及时了解阶段教学的结果和学生学习的进展情况、存在的问题,因而可据此及时调整和改进教学工作。形成性评价在教学过程中用得最频繁,但是由于学生进行的都是自我建构的学习,如何客观公正地对他们学习的.过程和结果作出评价就变得相当困难。我们认为可以通过让学生去实际完成一个真实任务(问题解决)来检验学生学习结果的优劣。所以,在证券投资分析课程的教学中,我们设计了自动记录和评价功能的操作软件,要求输入学号、姓名,让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学习的结果将保存,操作结果学习系统会自动记分。这样可以将学生形成性学习过程操作的情况如实地记录下来,并将记录学生成绩的文件通过E-mail或拷盘复制,再利用特别编制的成绩解读软件就可掌握该学生的形成性学习过程。这样达到对远程开放教育学生实行全过程的监控。

  二、考核与教学目标紧密结合

  课程考核的目的不仅是要给学生定一个分数、评定学生的能力等级,更重要的是帮助我们准确地发现学生的需要,追踪并促进学生达标的过程,鼓励学生为取得优异的成绩而做出的努力,利用正确的考评来帮助学生树立自信心,帮助他们学习更多的知识,促进学业上的成功,实现我们的教学目标。所以该课程的考核采取了多种考核形式,具体设计了多种考核方式和手段,有选择性反映考核、论述式考核、表现性考核、交流式考核等;各种考核方式相互配合,互为补充,全面检测和评价学生的学习过程、学习行为和学习成果,实现该课程的教学目标。如通过终考的选择性反映试题、案例分析、自主命题、综合论述,考核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掌握、运用情况;通过形考的网上学习,考核学生自主学习及获取知识的能力;通过形考的软件操作、社会调查报告和投资分析报告这种表现性的考核,测评学生的投资操作能力、分析推理能力;通过交流式的考核测评学生的分析能力和创新能力。下面是教学目标和考评方式的组合情况表:

  教学目标和考评方式的组合教学目标选择性反映论述式表现性交流式(比例)/考核形式知识和观点选择练习题比较、综合分自主命题(终小组讨论、课堂(20%)(形考和终析论述题(形考)发言(形考)考)考和终考)能力(推理案例分析、(形实际的投资操小组讨论时对别能力、技能)考和终考)作(形考)。人的评价(形考)30%成果(30%)投资分析报有效的投资结对投资结果的交告、社会调查果和分析报告流(形考)报告(形考)(形考)态度(20%)网上调查测网上行为统计面对面交流(形评(形考)(形考)考)我们依据本课程的教学目标,针对特定的对象,结合学科人才培养要求,设计科学的考核形式、内容和标准,达到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沟通能力、实践操作能力、综合分析能力和创新能力的目的。

  三、教学效果

  1、提高了学生的参与度。通过教学研讨,统一了该课程的教学目标,形成了有效的课程教学改革模式,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效果。

  2、提高了教学监控的时效性、有效性。开发的教学课件里有自动评判功能考核平台,对学生的学习过程进行了自动记录和考核,极大地方便了教师对题目的批阅,更重要的是及时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了监控,有利于教师及时调整教学。

  3、增强了学生的能力。通过小组讨论、实践操作、社会调查等实践活动的实施,学生不仅掌握了实际操作技能,而且提高了自主学习能力、沟通能力,在学习上得到全面的地发展,并培养了学生的探索创新能力。

教学分析总结11

  仪器分析法是测定物质化学组成、状态、结构的重要方法,也是监测物理、化学等过程的重要手段之一。由于物理学、电子学的发展促进了分析仪器的发展,从而分析化学已经由以化学分析为主的经典分析向以仪器分析为主的现代分析过渡,仪器分析的应用也逐渐扩展到许多相关学科中,因此《仪器分析》已被列为化学专业(本科)必修的基础课程之一,一些非化学专业也逐渐将仪器分析列为必修课或选修课。仪器分析是一门实验技术性很强的课程,需要严格的实验相关知识与实验技能训练,在《仪器分析实验》课程的教学过程中是理论可以指导实践,通过实验可以验证和发展理论。仪器分析实验中一些大型仪器的操作较复杂、影响因素较多、信息量大、技术要求高,还需要通过对大量实验数据细致的分析与图谱解析来获取有用的信息。通过本门实验课的学习,可以培养学生如何使用分析仪器正确地获取精密实验数据,进而对实验数据进行科学地处理得出有价值信息的能力。掌握所用仪器的结构和各主要部件的基本功能,理解和掌握相关仪器的实验技术、方法,增强学生独立操作该类仪器进行科学研究的能力。

  本学期按照本科教学大纲的要求并结合授课班级20xx级化学本科的实际基础,我们共开设了八个实验:火焰原子吸收法测定钙、镁的含量;气相色谱法进行混合物的定性、定量分析;721-分光光度法测定微量铁;分子荧光法测定奎宁含量;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苯甲酸含量;单扫描极谱法测定自来水中的铅和铬;液相色谱法测定樟脑球中萘含量,综合热分析法对热分析过程的测定。实验覆盖面广,仪器设备先进。学生在实验过程中更进一步地理解了各种分析方法所依据的原理、该方法的技术特点及操作要领。学会了一些常规分析仪器的使用方法,并能够掌握运用仪器对实际物质进行分析分离的基本思路。

  仪器分析是让学生以分析仪器为工具亲自动手去获得需要的信息,是在老师指导下所进行的一种特殊形式的科学实践活动,是学生未来走向社会独立进行科学实践的'预演。为此我们每次上课前都要求学生要通过仪器分析实验课的学习对具体的实验过程有一个直观、感性的认识,在此基础上再通过认真、严格、细致的操作练习,在获取实验数据的过程中培养良好的科学作风和独立从事科学实践的能力。具体方式为:

  1.要求学生在实验之前,应做好预习工作,仔细阅读仪器分析实验教材中的规定与要求,弄清楚方法的原理、实验操作的程序和应注意的事项,特别是安全事项。

  2.在实验前我们会先检查学生的预习情况,结合当次实验内容中涉及的操作要点对学生进行简要讲解,然后指导学生做好实验准备工作。

  3.学生实验开始后,要求学生细心观察和详细记录实验中发生的各种实验现象,记录的原始数据不能删改,如有疑问可与同组学生进行现场讨论,并通过与指导老师的探讨解决疑问,必要时可重做实验,最后经指导老师认可后完成实验内容。

  4.认真、及时写好实验报告。撰写实验报告是仪器分析实验的重要环节,实验数据的处理与分析都要在报告中体现出来。报告的内容除了实验名称、实验日期、实验仪器型号、实验操作条件等规范内容外,还要包括学生对该实验的总结与讨论,对少数实验异常现象进行解释,老师必须认真批改实验报告并给出报告成绩。

  5.所有实验结束后,要以口试、操作技能考核方式予以期末考核,将结果计入总成绩。综上所述,仪器分析化学课实验,无论教还是学,都必须坚持客观、严谨、认真、扎实的作风,教师才能教好,学生才能学好;也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发挥实验教学的作用,达到预期的教学目的和效果。

教学分析总结12

  一学年来,我中心校教育教学工作在上级主管部门的正确领导下,以全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为核心,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以各科课标为准绳,以强化教育科研,强化基础教育改革,提高课堂教学质量为突破口,认真实施教学教研计划,通过学校师生的不懈努力,圆满顺利地完成了各项工作,取得了可喜的成绩。为了总结经验,不断进步,克服工作中的不足,现将一学年的教学质量简单分析如下:

  一、取得的成绩

  1、各学校加强了对教育教学的管理,明确了教育教学在学校工作中的重要地位,学校有专人分管教育教学工作,责任落实,管理比较到位。学校领导能坚持深入第一线,经常深入教师课堂听随堂课,与教师们一起研究教学工作,使学校教育教学工作井然有序,质量稳步提高。

  2、教师角色得到进一步转变。

  各学校教导处能根据学校教师教学的需要,结合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充分利用业务学习时间,认真组织教师深入学习了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有关文件和资料,学习了素质教育理论,弄清素质教育与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关系,学习了一些与我们教学息息相关的经验文章,并展开了讨论,提高了教师们的业务水平。

  3、教学方式和教学手段变得更加灵活多样。

  一学年来,各校坚持随堂课的抽查活动,教师们在活动中表现出了较高的水平。教学中,教师们更加注重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能采用

  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吸引学生,合作学习、小组讨论等学习方式中课堂中普遍被采用。教师们注重了课前准备,自觉地准备教学用具,部分教师还能制作课余辅助教学工作,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

  4、教师们善于总结,将经验上升为理论成果。

  教师们在教学的同时善于总结,对自己工作进行认真的分析。利用课余时间将自己在教学中总结积累的经验教训概括提炼,写出了有一定水平的理论文章,一学年以来,有不少教师积极向各级报刊杂志投稿,文章在各级各类杂志上发表,促进了教师的成长,提升了学校教育教学品位。

  5、教学效果好,各班发展比较平衡。

  在老师们的共同努力下,我校教育教学工作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从试卷上可以看出,学生的基础知识非常扎实,从及格率和优秀率来看,各校大多数班级成绩很不错,班级差距不大,发展比较均衡。

  二、存在的不足:

  1、存在学习方式流于形式,淡化技能目标的倾向。

  有一部分教师由于对课标把握不准确,对学科性质把握出现了偏差,片面追求开放活泼的课堂教学氛围,课堂教学效益不高。部分教师为了应对考试,注重了基础知识的落实,但对学生动手实际操作的内容却没引起重视,造成学生动手实际操作能力不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不高。部分年级中出现了有些实践活动教师没有带学生进行,造成考试过程中学生对有些实践活动核试验试题无法完成。

  2、学生思维训练不到位,阅读和作文能力有待进一步提高,课外积

  累环节非常薄弱。

  语文方面,我县学生的阅读和作文能力还需要进一步提高。这与我们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基础而对学生思维训练不到位有着密切的关系。从各年级的检测题中我们不难发现,现在对学生思维要求是越来越高,全凭死记硬背是不行的。无论是语文还是数学,都要求我们要重视学生思维训练,注重学生的发展,注重灵活运用。显然,我们的学生在这方面还需要进一步加强训练。语文教学中的课外积累环节是我们在教学过程中急待解决的一个重要问题,根据新课标的要求,学生的课外阅读量我们远远没有达到,作为学校,作为教师,这都是我们要解决的一个重要问题。数学教学中,应更加重视操作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而在我们的教学过程中,目前都还未引起足够的重视。

  3、在教案、作业等工作进行检查的时候,我们发现部分教师的五认真工作还不扎实,过程简单,没有按照教育局教研室的要求进行备课。教案抄袭现象严重,完全没有经过自己的思考,也不考虑班级的实际情况,无法有效地指导教学。由于时间紧,任务重,部分教师作业批改不够及时,表现在有些没改,作文评语简单,针对性不强。有部分教师忽视了对学生的辅导,造成优生不优,差生很差的现象。

  4、随堂课教学质量不高,教学效率低。

  随堂课教学质量高低决定着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的高低。一个学校,如果随堂课教学质量提不上去,整体教学质量也不可能提上去。在我们听到的随堂课中,能够称得上优秀的不多,不少老师的随堂课太随意,既浪费了老师的精力,又浪费了学生的时间,是一种对学生、对工作

  极不负责的表现。

  5、学校教育教学研讨之风不浓。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要求以校为本的教学研究形式,根据本校的实际情况,大家共同研究提高,这既有利于教师的成长,也是目前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有效手段。而目前各校研讨之风不浓,教师们还停留在以自我为中心的状态,空时间更多浪费在闲扯上。

  三、今后工作的打算

  1、加强教师敬业爱岗教育,加强管理,进一步扎实教学五认真工作。扎实教学五认真工作是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有效手段,只有扎实了教学五认真工作,才能有效地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各校要加强对教师爱岗敬业的'教育,加强管理。学校教导处在下学年应加大对五认真工作的督导检查工作。教育局教研室也应加强这方面的管理,扎扎实实的搞好学校的教育教学的管理和指导,以推动各校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

  2、加强学习,特别是对课程标准的学习。

  各科课程标准是国家的教育思想在该学科的具体体现,是教学的依据。各校要结合实际进一步组织教师进行学习,让每一位教师准确把握学科性质,理解课标理念。

  3、继续加强随堂课的抽查,提高随堂课的教学效益。随堂课教学效益的高低决定着学校教学水平,只有随堂课的质量提高了,学校的教育教学质量才会提高。各校领导,特别是教导处应多深入教学第一线,与教师们一起研究课堂,研究教学,特别是对部分教学上还存在困难,业务素质不太高的教师,更应加强指导。

  4、大力提倡以校为本的教学研究。

  目前,因为各种原因,教学研究不多,特别是对非课改年级。各校要根据本校的实际情况,拟定好校本培训计划,采取多种形式,提高教师素质,不能有等、靠的思想。要多从自身找原因,加强反思,形成良好的研究氛围,以提高教育教学水平。教育局教研室也要多加强教研活动的实效性,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相结合的方式,丰富教师的思想,提高教师的素质,以推动我县教育教学工作。

  总之,在上级主管部门的大力指导和支持下,通过教师们的辛勤劳动,无私奉献,执着追求,我校的教学教研、课改工作取得了初步的成绩。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将以更高的热情,更大的付出,去迎接更大的考验,我们坚信,我们将取得更为辉煌的成绩。

教学分析总结13

  本学期,我担任六年级的数学教学工作。我从各方面严格要求自己,结合本班学生的实际情况,勤勤恳恳,兢兢业业,使教学工作有计划、有组织、有步骤地开展,圆满地完成了教学任务。

  一、教育教学情况

  在教学工作中,我注意做到以下几点:

  1、深入细致的备好每一节课。在备课中,我认真研究教材认真备课。不但备学生,而且备教材、备教法。根据教学内容及学生的实际,设计课的类型,拟定采用的教学方法,并对教学过程的程序及时间安排都做了详细的记录,认真写好教案。每一课都做到“有备而来”,每堂课都在课前做好充分的准备,并制作各种利于吸引学生注意力的有趣的教具,课后及时对该课用出总结,写好教学反思。力求准确把握重点,难点.并注重参阅各种杂志,制定符合学生认知规律的教学方法及教学形式。重点突出,难点突破。教案编写认真,并不断归纳总结提高教学水平。

  2、认真上好每一节课。上课时注重学生主动性的发挥,发散学生的思维, 增强上课技能,提高教学教学质量。在课堂上特别注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加强师生交流,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性,让学生学得容易,学得轻松,觉得愉快,注意精神,培养学生多动口动手动脑的能力。注重综合能力的培养,有意识的培养学生的思维的严谨性及逻辑性,在教学中提高学生的思维素质.

  3、认真及时批改作业,布置作业有针对性,有层次性。对学生的作业批改及时,认真分析并记录学生的作业情况,将他们在作业过程出现的问题做出分类总结,进行透切的讲评,并针对有关情况及时改进教学方法,做到有的放矢。注意听取学生的意见,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并有目的的对学生进行辅导。

  4、坚持听课,注意学习组里老师的教学经验,努力探索适合自己的教学模式.本学年平均每周听课二到三节,对自己的教学促进很大.

  5、做好课后辅导工作,注意分层教学。在课后,为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相应的辅导,以满足不同层次的学生的需求,同时加大了对后进生的辅导的力度。对后进生的辅导,并不限于学生知识性的辅导,更重要的是学生思想的辅导,提高后进生的成绩,首先解决他们的心结,让他们意识到学习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使之对学习萌发兴趣。其次,要转变学生的不良学习行为,养成勤动手、勤思考的学习习惯。这样,后进生的转化,就由原来的简单粗暴、强制学习转化到自觉的求知上来。

  6、积极推进素质教育和新课程改革。为此,我在教学工作中注意了能力的培养,把传授知能和发展智力、能力结合起来,在知识层面上注入了思想情感教育的因素,发挥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让学生的各种素质都得到有较的发展和培养。结合学生和学校实际积极学习好的教学模式。并探索新的教学方法。

  7、坚持周考制度。从第四周开始每周四考试一次,从学生的考试中得到反馈。做好考试总结,并对学生的薄弱环节加强讲解和强化训练。

  但在教学过程中,我也存在许多不足。没有认真做好后进生转化工作.因为教学,上课和批改作业就占用了大部分时间,因此在辅导学生这一方面做的不够。只是一方面的鼓励学

  生遇到问题一定要及时找老师解决,但毕竟很多学生的玩性比较大,主动性不强,导致没有人主动找老师辅导的局面。另一方面,在发现不好的作业或是出现的问题,只是针对整体强调,忽略了个体的能力和力量。

  二、学生基本情况

  六年级共有20名学生,他们的数学成绩不那么稳定,但他们的课堂纪律做的比较好,大部分学生在学习方面养成了良好的习惯 对数学这门课程产生了浓厚的学习兴趣。但是,也有小部分学生对数学的掌握程度仅相当于小学二、三年级的水平,由于基础太差而无法接受新知识,学习习惯问题方面也有所欠缺,比如,拖欠作业,做作业过程中偷工减料,数学计算的过程的书写格式不正确、计算能力差等。

  三、成绩分析

  六年级学生面临即将毕业,因此,对学习成绩的要求会更高。在数学成绩方面,有8-10名学生由于基础知识欠缺太多,无法接受新知识,以致于成绩较差,甚至有个别学生连最基本的数学知识都没有掌握,这给教学工作增加了难度。

  通过前面的总结使我认识到:教师要严格的要求学生遵守纪律,从而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使教和学能顺利进行,特别是对小学生来讲老师的严格要求就更重要了,教师只有通过加强教育,耐心的辅导,加上在教学中不断探索,总结经验,全部精力投入到教学中。

  一份耕耘,一份收获。良好的成绩将为我今后工作带来更大的动力。不过也应该清醒地认识到工作中存在的不足之处。教学工作苦乐相伴,我将一如既往地勤勉,务实地工作,我将本着“勤学、善思、实干”的准则,一如既往,再接再厉,把工作搞得更好。

教学分析总结14

  本次期中考试成绩不是很理想,但和之前成绩相比有一定的进步,在学区排名有提高。对今后教学启示与建议:

  一、平和心态,接受现实

  生源差,成绩低,纪律散,这是不争的事实。怨天尤人,牢骚满腹是不起作用的,与其抱怨,不如平和心态,接受现实,从实际出发,摸索有效的方法,制定可行的措施。即便将来学生真的是与我们期望的相差甚远,我们因为曾经努力过,也不会产生负罪感。

  二、扎实教学,注重基础,努力提高平均分

  学生的起点低,水平低,所以,教师应该注重基础知识的教学,把教学活动的基点放在大多数学生的身上,把大多数学生的积极性调动起来,稳扎稳打,注重落实,保证做到“堂堂清”,针对每名学生的情况,为其制定不同的目标,20分的水平制定30的目标,60分的水平制定70分的目标,这样长期坚持,应该不愁学生的进步。这样一来,虽然高分学生可能没有,但因为大多数学生的积极性有了,大多数的学生都进步了,所以平均分也一定会提高。

  三、降低难度,培优补差,提高工作效率

  教师在教学中依据教学目标的要求,可以适当的降低教学难度,让大多数的学生能“吃好”,并保证其“消化好”,课余时间留给少数的尖子生和落后生,既减轻了工作负担,也提高了工作效率。这要比在课堂上为了目标的达成,为了进度的完成,只有少数人能“吃饱”,多数人都“吃不饱”的策略更好些。

  四、坚持高效课堂,提高课堂效率

  高效课堂模式的采用已经使我们尝到了甜头。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们要坚持高效课堂教学模式,同时,结合学科特点,不断创新,不断改进。每一名教师要把握好课堂教学的各种要素,明确目标、突出重难点、把握深广度,进一步提高课堂效率。

  五、传授学习方法,教会学生学习

  不同学科的教师根据学科特点,教给学生学习方法,规范学生的学习习惯,从根本上改变学生不会学习的状况。在教学中还要根据教学内容,结合学生实际有针对地进行个别指导。对优生的`指导应着重在以下两个方面:一是让他们多做思维难度较大的题目,如课本中的选做题、思考题。二是让他们积极参加活动课,扩大视野,拓宽知识面,提高能力。中等生能够掌握基本知识,也掌握了一定的学习方法,但缺乏勤奋好学的精神和独立思考的习惯,所以对他们要加强这方面的指导。后进生缺乏自信心,知识欠缺多,没有良好的学习习惯。所以对他们要重点辅导。当然,这是一个日积月累的过程,需要教师长期坚持。

  六、勤思考、多实践、重总结

  学科不同,教学方法不同,作为教师,必须要经常思考本学科的教学方法,特别是能适应我校学生的教学方法,备课过程中绝不可省略备学生这一环节。当有了想法、设想后要及时付诸实践,在实践中总结经验教训。思考(设想)——实践——总结经验——再思考——再实践——再总结,这样的过程长期坚持,不愁找不到适合学生水平和特点的教学方法,方法对了,效率必然提高。

  期中考试已成过去,摆在我们面前的任务仍很艰巨,总结经验,吸取教训,力争下次考试有较大的进步!

教学分析总结15

  本学年教学工作在上级有关部门及学校领导的指导下,我校教育教学工作始终坚持“以人为本,因材施教,全面发展”为原则,以新一轮课改为契机,以课题研究为切入点,以完善评教评学体系为突破口,更新教育观念,加强内外交流,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教学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绩。现将本学年教学工作总结如下:

  一、规范了教学管理,实现了教学管理精致化

  本学期,依靠规范的教学管理,实现了管理的精致化,赢得了社会和家长们的支持,产生了良好的社会效应。提高了办学层次,得到了学生家长的理解和信赖。

  我们学校这三年来教学质量逐年上升,但上升的幅度不太明显,特别是中考仍处在中等偏上的位置。本学期,通过精致化的教学管理,实现了学校教学质量挤进寿县第一方阵的.目标。

  (1)、“五认真”工作

  突出五认真工作的有效主题:有效备课。包括练习课、复习课、评讲课、实验课,作文指导课等等。其次突出备课的有效性,分析重点、难点,分析学生活动、接受情况以及相应对策,变备教材为备学生,变普通教案为教学设计,突出学生主体因素。有效课堂。锻炼课堂教学技能,教师充分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有效驾驭课堂,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能动性,让学生把听课变为一种要求、一种享受。骨干教师要上好示范课。本学期教师通过课堂观察,进行比较,不断提高,不断成长。本学期组织级优质课评比有序开展。有效训练。首先坚持“五有五必”,基本杜绝只发不收、只收不批等不负责任的态度。其次讲究训练的有效性,教师要下“题海”精选习题,提高作业的“质”,控制作业的“量”。坚决克服毫无选择地拿来主义,进行分层作业的研究。本学期,教务处从各班收交部分学生作业,包括测试卷、练习册、作业本等进行专门检查,了解教师作业布置与批改情况。

  (2)、加强课堂教学的监控,促进教学效率的提高

  通过听课评课、课堂教学效果抽查、学生评教等形式加大对课堂教学的监控力度,通过实行体现学生主体地位的课堂评价方法,真正使课堂教学体现现代教育思想,探索出讲授知识与启发思维相结合、动脑与动手相结合、共性教学与个性教学相结合、知识训练与自我醒悟相结合的课堂教学模式,改变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培养学生搜集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操作的能力。

  (3)、做好“临界生”趋优的转化工作

  加强对教师的备课、上课、作业批改、学生辅导、单元过关质量分析的常规过程管理,形成转化“监界生”科学严谨的教学习惯。领导班子深入到教师各项教学实践阵地中去,及时了解、认真记载,弘扬敬业奉献、诲人不倦的教育正气。同时,学校领导和教务处通过定期和不定期的检查抽查教学过程,帮助教师诊断出“临界生”教学中的不足,督促教师及时采取有效措施,将教学过程的每个环节落到实处,本学期“临界生”教学工作规范有序的进行得到保证。“临界生”转化记录、作业等评价和跟踪考核工作的开展,实现了以上的“临界生”的趋优转化。

  (4)、有效质量分析,优化教学质量

  本学期对每一次考试进行认真地研究,各年级各学科和各位教师都认真分析,特别是薄弱学科,分析原因,研究对策,有针对性地解决问题。教务处抓质量的跟踪管理,学科组重点分析试卷,建立题库,抓每一次测试的考风考纪,做到均衡发展、稳步提升。全体初三教师有危机感和紧迫感,初三的复习迎考工作,认真研究中考试题,把着眼点放在绝大多数同学身上,着实打好基础,降低分率,提合格率、优秀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