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教学总结15篇[精选]

  总结就是把一个时段的学习、工作或其完成情况进行一次全面系统的总结,它可以帮助我们有寻找学习和工作中的规律,是时候写一份总结了。总结怎么写才能发挥它的作用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生活教学总结,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生活教学总结15篇[精选]

生活教学总结1

  《生命与安全》课程是一门以儿童的社会生活为基础,帮助儿童建立生命与自我、生命与自然、生命与社会的和谐关系学会关心自我、关心他人、关心自然、关心社会、培养学生积极的人生态度和健全的人格,提高其自我生存和自我保护的素养和能力。

  本学期班教学主要的教学措施为:

  1、采用活动教学。本课程是一种以体验性学习为主的课程。对个体而言人的感受和体验产生于人的活动

  再精彩再生动的讲授都无法替代个人的亲身感受和体验。教师要按照“活动教学”的思想,根据每课创设的.情境,以个体经验为载体,以活动为中介,精心设计活动,通过角色扮演、情境体验、认知澄清、行为训练等丰富多样的活动形式,师生共同参与,引起学生相应的心理体验,从而施加积极影响。

  2.结合实际,活用教材。本课程是师生双方在活动展开过程中逐步建构生成的经验性课程。它是教师引导学生进行活动的工具,也是学生开展活动时可以利用的资源。教师要把教材看做是引导学生认知发展、生活学习、人格建构的一种范例,是引起学生认知、分析、理解事物并进行反思、批判和建构意义的中介,是案例或范例,是师生进行对话的“话题”。教师应树立正确的教材观——教师是用教材

  而不是教教材

  教材不是“圣经”。教师在教学中应结合学的实际,可以补充、修改、拓展等。教师可以用学生身边案例替换,使教学内容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相吻合。

  3、采用多元性、发展性的评价。教师要根据儿童的心理特征、学习形式和学习特点的差异性,采用多种方式的评价应该采用“调查”、“试验”、“探索”、“讨论”等丰富多彩的评价形式。要重视学生的自评和互评及教师,家长的综合评价等。教师要充分关注学生行为方式的变化,将学生在本课程学习中所形成的情要注重学生参与活动的意识,感态度与价值观作为评价的重点。评价要注重三方面的内容:一要注重学生参与活动的意识;二要注重学生参与活动的质量;三要注重学生参与活动的过程。

  通过一学期的学习,我班的教育教学工作均取得了较好的成绩。但离培养全面发展的社会建设者要求,离学校的期望还相差甚远。但我相信经过我们全体师生的共同努力一定能创一个优秀的班级。

生活教学总结2

  张艳《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应该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背景出发,向他们提供充足的从事数学活动和交流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同时获得广泛数学活动经验”。然而,在以往的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非常重视数学知识的教学,而很少关注这些数学知识和学生的实际生活有哪些联系。学生学会了数学知识,却不会解决与之有关的实际问题,造成了知识学习和知识应用的脱节,感受不到数学的趣味和作用。因此,在我们的课堂教学中,教师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从生活实际中引出数学问题,让学生体会到数学就在身边,感受到"在情景中学习数学是最有趣的,为生活而学数学是最有价值的,从而体验到数学的魅力。有力地推进了课题研究的全面展开,真正实现了将数学服务于生活,来源于生活的科研之路。经过一个学年的亲身体验、实践探索,取得了丰硕的阶段性成果:

  一、研究的理论依据

  1、建构主义理论

  学生是在自己的生活经验基础上,在主动的活动中建构自己的知识。即学习者利用现有知识经验进行推论的智力潜能,通过新经验与原有生活知识经验的相互作用,来充实、丰富和改造自己的知识经验。

  2、“生活教育”理论在生活教育理论中,“在生活里找教育,为生活而教育”的观念相当明确,他的“社会即学校”学说,更是告诉我们,教育源于生活,适应生活的需要,因而教学更不能脱离生活,脱离生活的教学就失去儿童主动学习的心理基础。

  3、活动建构的理论

  教学应让学生从生活中,从各种活动中进行学习,通过与生活实际相联系,获得直接经验,主动地进行学习,他认为教师的职责在于引导学生直接从外界事物和周围事物环境中进行学习,同学生的生活实际相结合,从而使他们获得有用的知识。

  二、课题研究的目标与内容

  1、研究的目标

  ⑴、探索出“数学教学生活化”的途径和方法,将生活中学生实际事物和数学知识有机的结合,寻找创造生活情景、组织教材开展活动的有效手段,寻找教学策略及指导学生学习的最佳方法。

  ⑵、使学生从思考周边事物,到自主构建“来源于生活提炼为数学模型应用于实际”的学习体系,达到培养学生创造性地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热爱数学的情感,推动学生素质的发展

  ⑶、初步建立数学生活化的评价方法,让学生能够体会到数学与自然及人类社会的密切联系,从而了解数学的价值,提高学生应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2、研究的内容:

  (1)教材内容生活化:

  ①导入生活化。教师在教学前,要善于捕捉学生身边的事例中的数学问题,结合所要学的新知,让学生感到亲切自然,易于接受。

  ②例题生活化。教师在教学中要充分利用学生的认知规律和已有的生活经验,学生的生活中提炼出数学素材,将它服务于教学新知,吸引学生参与研讨,能达到更良好的教学效果。

  ③练习生活化。教师应该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引导学生把所学的数学知识应用到现实中去,以体会数学类现实生活中的应用价值,以一些实际应用型的题目让学生巩固所学,增强其解决问题的能力。

  (2)教学过程生活化:

  ①运用多种手段创设生活情境。采用语言直观、实物演示、游戏、多媒体教学、社区数学实践等手段,创设生活情境,沟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②在生活化的教学过程中发展学生数学能力。努力创造条件,发展学生的观察能力、操作实践能力、计算能力、概括能力等等。

  ③在生活化的教学过程中发展学生非智力因素。借助生活化的教学,培养学生爱学的情感、顽强的意志、健全的人格和良好的行为习惯。

  ④养成学生生活自主性学习的学习品质。培养学生在生活中自主发现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并使之内化为自身的需要。

  三、研究步骤

  1、准备阶段:加强理论学习和实践,并进行课题研究论证,形成研究方案和实施计划。

  2、实施阶段:撰写阶段性研究报告,召开中期成果汇报活动。

  3、总结阶段:着重对获得的成果进行总结,以利于今后工作的开展。

  四、课题研究的内容

  (一)挖掘生活化内容的途径

  1、从教材中挖掘

  《小学数学课程标准》强调书本知识与现实生活的联系,要求“数学教学必须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和感兴趣的事物出发”,真正体现“人人学有用的数学”的基本理念。遵循这一理念,我们在保证科学性的前提下合理改组了部分教材,给数学课本增加“营养”,体现教学内容的生活性。如在教学《千克的认识》时,课的开始我拿出两个同样规格的盒子,问学生,这两个外形一样的盒子,哪个重,生纷纷举手,生1:我认为两个盒子一样重,因为我看这两个盒子一样。生2:我反对,盒子是一样,但一个新,一个旧,我认为新的轻,旧的重。生3:我反对,要知道两个盒子哪个重,不能只用眼看,你要用手去掂一掂。师:还有什么办法?生4:也可以去称一称。教师赋枯燥的内容以“生命”,使学生积极主动投入学习,同时也让学生真正感受到“数学就在我们生活中间”。

  2、从生活中挖掘

  (1)挖掘社会生活中的数学资源

  社会生活是学习数学的大课堂,学生可以从报纸、杂志、电视等新闻媒体上了解到很多信息,还可以从与家长聊天谈话中捕捉到一些有用的信息,甚至小伙伴之间的游戏有时也会成为数学学习的第一手资料呢。如在教学“认识对称图形”时,让学生在上课之前,到生活中去找一找,使学生感到生活数学无处不在。

  (2)挖掘校园生活中的数学资源

  校园生活是学生们最熟悉、最感兴趣的内容,把校园中的数学问题搬进课堂,使学生感到真实有趣,感到数学就在身边。如在教学计算问题时:我们根据班级数,男、女生人数等提出问题进行计算;几何方面:教室里可以找到哪些图形?这些图形有什么特征,亲手去摸一摸,比画比画,并给它们归类。

  (3)挖掘家庭生活中的数学资源

  家庭:学生生活的场所,又是学生学习知识的摇篮,生活中无处不在的数学现象已经进入到他们的生活领域成为他们的数学活动经验。如学习分类“整理书包”这节课给“书本分类”这一生活情境,学生在家都有和家长一起收拾家里的物品的经验,学生能根据自己的经验和实际需要找到不同的分类方法,有的学生按大小分,有的学生按学科分,有的学生按颜色分等等。学生通过分类感受到“分类”能给生活带来方便。整节课,学生学得主动,学得高兴,觉得数学就在自己生活中。

  (二)经历生活化的学习历程

  1、创设生活化的问题情境,激发学生主动学习。

  (1)创设直观性情境

  根据小学生的年龄特点,课堂上从学生生活实际出发,用看得见,摸得着的身边事物创设教学情境,使数学知识成为有源之水,有本之木,从而激发学生的兴趣,帮助学生理解知识,展开想象。例如教学《线段》时引入:通往小猴家的路有两条,一条路是直的,一条路是弯的,小猴走哪条路可先到家,这里面有什么数学奥秘呢?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一下子被调动起来,进入学习的最佳状态。

  (2)创设描述性情境

  所谓描述性情境,主要是指以文字描述、语言表达的方法,为学生描述一段新鲜而熟悉的`生活事例,来引导学生积极探索。例如教学《平面图中的方向与位置》时,教师课前谈话:国庆期间,你们出去旅游了吗?谁来说说你去什么地方旅游的?生1:我去。生2:我去师:你还知道哪些景点?(生交流)师:老师带你们去好吗?”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创设有趣的情境,教师的谈话激起了学生的兴趣,使学生在愉悦的氛围中开始了学习。

  (3)创设欣赏性情境

  欣赏性情境是指在课堂上通过录像或多媒体课件,展示学生熟悉的、感兴趣的生活素材,让学生感受到生活中的数学美,从而引发学生用数学的眼光从生活中捕捉数学问题,分析思考数学知识的发生过程。例如在教学《找规律》时,用多媒体形象的展示找规律的方法,学生在欣赏了美丽的图片的同时获得了知识。

  (4)创设体验性情境

  在教学中也可以让学生走进社会,变“小课堂”为“大课堂”,通过学生身临其境的现场体验,再变“大课堂”为“小课堂”。例如教学《轴对称》时,例题呈现给学生的是静态的老师分铅笔的一幅画面,学生在生活中有分东西的生活经验,把学生的这种经验作为学习的基础,让学生动手去分一分,学生有感性的认识,对理解轴对称就有了更深的影响。

  2、设计生活化的练习,创造课外的精彩

  (1)处理书上练习,使之更加丰满。

  如果教师能创造性地对教材中的练习进行还原和再创造,将数学练习融合于生活中,就可以使原有的练习为我所用。例如教学《有趣的七巧板》时,把玩具和图形结合起来,学生在动手中品尝拼图的快乐。让学生课后回家动手拼拼贴贴,在班级评出创意奖。这样不仅让学生有了展示自己的机会,更能体现新课程下的作业的独特性。

  (2)课堂延伸,开辟“第二课堂”。

  《数学课程标准》提出“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例如教学《千克的认识》时,让学生掂一掂一千克苹果等水果的重量,台秤面上的1就是1千克,2就是2千克,但5千克对准的却是0,学生有疑惑,不知是5千克,还是0千克,为了让学生对台秤有更深的了解,让学生课后,调查了解究竟是怎么回事,通过了解学生发现现实生活中用的台秤和书上介绍的台秤有所不同,但当台秤指针转了一圈后就是5千克。

  (三)实现生活化的教学评价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评价的目的是为了全面了解学生的学习状况,激励学生的学习热情,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体现出“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如在我的课堂上,常能听到这样评价“你越来越聪明了”、“你的表现让老师感到特别惊喜”、“你的想象力真丰富”。真诚的赞赏带给学生成功的体验,让学生的脸上始终洋溢着自信的笑容。“如果你能大胆一些就更好了”,鼓励的话语带给学生爱和希望,促使孩子们努力走近老师期待的目标。教师的一颦一笑,一个动作,一个手势,一个眼神,往往都能产生作用。在课堂上,当学生有较好的表现时,我总忘不了给他一个真诚的微笑,一句赞赏的话语、一阵热烈的掌声,以示鼓励。在鼓励和表扬下,让他们感受到学习的快乐,产生积极的学习欲望和情感,从而主动地去求知。

  五、存在的问题及努力方向

  1对课外学生信息的收集及现实生活中问题的解决缺乏及时有效地指导与评价,仍需进一步探索。

  2、在日常教学中,“生活经验”常常是被具体的“生活情境”所代替,有时学生沉醉在游戏引起的兴奋之中,而把相关的数学思考抛在了一边。面对生活情境,学生往往被丰富多彩的外在的一面所吸引,而真正有价值的数学思考却淹没其中,不为学生所关注了,我们不禁要思考,该如何有效的呈现“生活情境”,该如何处理好“生活经验”与“生活情境”两者之间的关系。

生活教学总结3

  回顾本学期的教学工作,我深深地感到辛勤付出之后换取成功的那种快乐。教学中,我结合二年级学生的心理和年龄特点,以及实际学情,扎扎实实抓教学,认认真真做工作。在工作中只有不断反思、总结才能有助于今后的教学工作的提高,为此,我对本学期的品德与生活的教学工作进行总结

  一、加强理论学习,为课前备课与课堂教学指明方向。

  抓好教学,理论学习是关键,我认真学习《品德与生活课程标准》,学习品德与生活课程标准教学理念,我深知备课不但要备学生,更要备教材、备教法,并能从学生的实际生活、学习经验出发,根据教材内容设计不同类型的课,认真预设教学,为上好每一堂课做好充分的准备,更懂得了如何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品德与生活》课程是以儿童的生活为基础,以培养品德良好、乐于探究、热爱生活的儿童为目标的活动型综合课程。本课程以儿童直接参与的丰富多彩的活动为主要教学形式,强调寓教育于活动之中。我十分注重对教材情境创设的创造性改编,对课堂教学练习的重组和创新,使得课堂教学更富有趣味性、生活性和生命意义,力争课堂35分钟的教学质量。

  二、读透教材,严抓教学,力争课堂的有序、有趣、有效。

  第三册的`品德与生活,教学目标是初步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生活、劳动习惯;教育学生遵守纪律,养成基本的文明行为;保护环境,爱惜资源;使学生初步了解了一些生活中最常见的自然、社会常识;掌握了一些自己生活中需要的基本知识和劳动技能。在教学活动的每一个环节我注意把握儿童的实际情况,根据课程标准的各项规定制定教学计划和教案,帮助儿童展开活动。儿童的品德和行为习惯的形成、知识和能力的发展、经验的积累是一个连续的过程。因此,教学活动中我注意活动之间的连续性,帮助儿童获得彼此联系的、不断深化的经验和体验。从儿童的生活中敏感地捕捉有教育价值的课题,开展儿童喜欢的活动,使他们在主动积极的参与中生活得到充实,情感得到熏陶,品德得到发展,价值判断得到初步的培养。我注重创造性地使用教材,联系当地和儿童的实际,及时的把社会中新的现象、科学技术新的成果、儿童生活中新的问题和现象等吸收到课程内容中去,不断提高品德教育的针对性、实效性和生动性,提高教育教学的质量。作为教师,我首先是对自己有信心,对学生有信心,始终牢记自己是一名学生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参与者,以尊重学生、热爱学生的态度投入到实际教学当中,远离权威性的教学思想,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我深感教师对学生学习过程中的帮、导、带的重要作用,努力确保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促使教学最终实现它帮助每一个学生进行有效学习、学有成效的目的,让每一个学生都得到充分发展。

  三、以教研为平台,力争自身教研水平的再提高。

  教研工作必须是实实在在、脚踏实地的。于是,在每次的教学研讨活动中都认真作好充分准备,主动讨论,积极思考,大胆发表自己的观点,同时在同伴学习中,学习他们的方法,学习别人的优点,克服自己的不足,以改进工作,在教学之后,我都十分注重将感悟特深的教学成功和失败体验、经验、教训进行发思、总结,这对于今后促进自己的教学工作发挥了很大的作用。

  四、以鼓励性评价为主,讲究评价方式多样化。

  评价应求“全”,包括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态度、学生活动和实践过程等,进行全面而有针对性和合理性的评价。其次是评价渠道多样化,采用教师评、学生小组互评、自评、家长评等多种评价方式,并且评价讲究及时、适度,这样不同水平的学生在很多情况下都能得到老师的鼓励和学习引导,充分地发挥评价的功能,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受到老师及时的表扬、激励,在本学期的教学中,我通过品德与生活课与班级学生建立了良好的师生关系,学生大部分保持良好的品德与生活学习兴趣,并养成了良好的品德与生活习惯。

  五、今后努力的方向:

  第一、加强专业教学水平。教师的专业即是教师之本,我将在具体的教研活动中,在教案编写、课堂教学、课后反思等方面加强钻研,不断提升自己的教研能力、教学水平,并通过听课加强互相学习,通过撰写反思、教学论文等提高自己的专业水平。让品德与生活教学更有趣、有效,更富创新思想,更能促进学生的成长。小学品德与生活二年级下册教学工作总结

  第二、继续加强品德与生活学科教学研究,努力提高教研水平。在课改实验中,我们实验教师担负着承担教改前沿突破的重担,新理念下的教师要有“个人学习促成长”的思想,只有学习型的教师才能把教学研究工作做好,才能有所创新和突破,因此,今后我还要继续学习如《品德与生活课程标准》之类的指导性文章,进一步理论联系教材及教学工作实践,创造性地开展教学工作。

生活教学总结4

  怀揣着一种教育理想,本学期主动要求承担一年级四个班的《品德与生活》课的教育教学工作一个学期结束,我深深地感到辛勤付出之后换取成功的那种快乐。教学中,我结合一年级学生的心和年龄特点,不断反思、改进方法,同时注意向同年级的富有经验的老教师学习,收获不小,为此我对本学期的《品德与生活》课教学工作进行总结如下:

  一、用孩子的语言,动情引导,拨亮学生心灵

  作为刚刚进入一年级的小学生来说,如何能让他们在40分钟的课堂上认真地听讲,是非常重的。因此,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是我教学工作开始的重点。刚开学的二个星期里,我采用编儿等形式,将学生学习习惯的培养融入情趣之中,让学生在情趣之中慢慢地养成良好的习惯。从坐直站立,从写字到读书拿书,从保持正确的读写姿势到爱惜学习用品,面面俱到。在生活中我们发现年级甚至更小的孩子在收看电视中的动画故事片时往往能看到最后,叫他的名字,他都没反映。说这一时期只要能引起自己兴趣和关心的事物,注意力就能保持相当长的时间,也就是说一年级学生一定条件下,他们注意力可以集中相当长时间。他们注意力的特点之一是,一旦把注意力集中在某个感兴趣的问题上,就记忆了这个,而忘记了别的事情,他们注意力范围狭窄。教学中,我注意设小学生感兴趣故事或情境,用儿童的语言,夸张的表演来吸引学生,感染学生,在情景中潜移默化接触规范,认识公德,创设适合孩子的游戏和活动,使之在活动中习的得规则和礼让。同时尝试进步引导孩子们参与评价,通过自我评价、相互评价,共同提高道德判断和道德评价能力,增强道德范自我约束能力。通过小小的讨论,议一议,相互评价,学习对自己的行为进行自我评价,共同提道德判断能力,擦亮底色,拨亮心灵。

  二、从“小”做起,及时奖励,让学生选择正确的行为方式。

  品德与生活课程旨在促进学生良好品德形成,为学生养成认识社会、参与社会、适应社会,成具有爱心、责任心、良好的.行为习惯和个性品质的人。小学是学生良好习惯形成和培养的关键时期叶圣陶先生曾经说过:“什么是教育,简单一句话,就是要养成良好的习惯。”小学生在习惯上存很多毛病:任性、霸道;缺乏与他人合作的精神和责任感;缺乏环保意识和独立生活的能力;集体念淡薄,意志力薄弱,不能面对困难和挫折。这些问题严重影响了他们的身心发展,并将影响其一生因此,在《品德与生活》课程这个主阵地,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是至关重要的。

  在课堂上我严格要求,细心关照,小学生的良好习惯必须通过反复训练才能养成,还必须使学集体都获得经验。在教学中,应该让全体学生动脑、动手、动口参与情感体验、行为体验,从而丰和加强内心体验,并促使已有的健康的道德情感变为自己的内心需要。

  作为教师,我千方百计带给孩子们喜欢的有纪念意义的小奖品,发挥奖励和正向评价、激励很重要用。

  三、生活实践,感恩中感受责任。

  现在的小学生只懂得接受长辈的爱与关怀,不知道关心别人,有的甚至从未想过回报长辈、体父母这一传统美德。我总是抓住机会不懈引导,让学生自己讲述父母爱我的故事。学生每天生活在母身边,感受最深,通过老师的引导,自己的回忆讲述,感知到父母对自己的一片苦心。再通过让生进行自我反思,说说平时在家里是怎样关心体贴父母的?哪些方面做的不够?今后打算怎么做?等,这样,让学生通过自我体验,认识到自己的不足之外,回家后就能主动帮助父母做家务事。受父母邻居的表扬,更加坚定了体贴、关心父母的决心,不自觉又强化了自我体验。

  四、教学中感受“理想”与现实差距很大。

  小孩子虽然是可塑之材,但受家庭、社会各个方的不良和负面影响也不少,独生子女的溺爱、金贵;忙于生意的家长的教育缺失等等,都给理想的

  育泼着冷水,作为教师还是应该从容应对,切忌急躁,顺其自然,因势利导,用自己的爱,呵护孩们纯洁无暇的心灵。

生活教学总结5

  反复斟酌后,我将本文原有的题目“技术–融入教学,融入生活”最终确定为现在的“技术–融入生活,融入教学”,缘何如此?

  “生活”与“教学”这两个词,交替出现在过去一年的时光里,这一年我完成了从学生到教师的蜕变,无意识地体会着“教学生活”与“生活教学”的细微区别,而本次的暑期培训恰恰给了我一个深入思考的机会,如丝线般将一年中的所感所悟串结成珠,着实给自己的.成长送上一份珍贵的贺礼。

  作为年轻教师的我,在过去一年里经常以自己的“技术优势”为组内老师奉上绵薄之力,在互联网环境中长大,相比于老教师们,我似乎已经习惯了技术不断进步、资源不断拓展,对于Moocs、TED演讲、网易公开课、知乎等等这样的新鲜事物,从来不曾想过其背后蕴含着怎样的时代潮流,从来不曾意识到原来自己早已赶在风头浪尖。研修学习中这些熟悉名词的出现才让我豁然开朗,原来教研活动中出现的慕课、翻转课堂、微课等等教学技术、教学形式,早已是我生活中的一部分,是这三者的密切联系塑造了后技术时代的课堂,造就了我们这样一批来自“微星”的年轻人。技术,源于生活的需要,如果不是哪里会有“可汗学院”的备受推崇;技术,将教学不断翻新,“翻新”后的教学范围更广、效率更高;而生活与教学的关系,陶行知先生的“生活即教育”、课程标准中“学习生活中的地理”无不告诉我们–教学为更好的生活服务。

  如今,生活中处处有技术的影子,教学自然也要顺应趋势,唯有此,学生生活与学习才不致脱节;作为教师,也只有把技术先融入自己的生活,让使用技术作为自己的生活方式,才能自如地把技术融入教学,通过教学的变革,翻新出学生们更绚烂的人生!

生活教学总结6

  本学期,我从事一年级一班到五班的《品德与生活》学科的教育教学工作,并担任一年级十班的护送路队、课间操配班等工作。现将本学期的教育教学工作情况总结如下:

  一、《品德与生活》学科的教育教学工作方面。

  在教学工作中,我坚持“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以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为目标,以实施课程改革和提高学生整体素质为重点,引导儿童热爱生活,学习做人,使他们健康、平安地生活,愉快、积极地生活,负责任、有爱心地生活,动脑筋、有创意地生活。

  教学活动以学生的现实生活为根本线索设置活动内容。从学生的生活逻辑出发,选择与学生生活关系紧密、切实需要的内容,按照一定的顺序整合起来,引导他们综合地学习和思考。教学活动注重养成教育的要求。通过指导,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同时重视生态道德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教学活动表达“活动性”和“做中学”的特点。通过创设活动情境,为学生创造更为广阔的自主学习和实践的空间。教学活动表达图画、图片在呈现教材内容方面的特殊作用。强调图文并茂,以图为主,采用儿童的语言和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增加教材的趣味性、可读性、启发性和指导性。在活动中探讨学习生活中遇到的常见问题,总结出解决这些问题的方法。接下来举几个工作中的小例子:

  〔一〕在日常的教育教学活动中我发现一年级小朋友需要的帮助很多。

  比方,在第一个活动主题中,与学生探索课程表的记录方法,有的学生已经会写汉字,有的学生会用拼音记录,还有的学生用图画记录。但是,有个别学生理解起来会特别困难,他不会写汉字,也不会写拼音,这不重要,重要的是他听不懂用图画来代替汉字或拼音等,需要老师亲自示范。于是,我在制作了汉字的'电子版课程表的根底上,又板书拼音、图画的课程表,这样学生们都不再感到困难了。由此,我感到一年级小朋友需要的帮助不只是言语就能解决的,还需要他人多从行动中去指导,与他们共同实践。

  〔二〕在活动过程中,为了把活动课上得生动有趣,我把故事、儿歌融入到日常的教育教学过程中。

  本学期的《品德与生活》第一单元是“我上学了”。围绕“我上学了”,开设了三个主题活动,分别是上学去、看看我们的学校、在学校的一天。在“上学去”的主题活动过程中,我跟学生学习了儿歌“上学”,内容是:再见,幼儿园!从现在起,我就要上小学一年级。休息吧,小汽车!休息吧,小飞机!背着妈妈买的书包,带着爸爸送的铅笔,我向学校走去。爸爸、妈妈再见!等我放学回来,给您俩带来学校的好消息。”坐在安静的教室里,我不贪玩儿,不淘气。专心听老师讲课,认真做各科练习。老师说:“学习可不像吃蛋糕。一定得刻苦努力!”通过儿歌,学生自然而然地感受到角色的变化,明白自己现在是一名小学生了,需要专心听讲等等。还讲授了《增广贤文》一书中“宋太宗开卷有益”的故事,让学生明白多读书的好处,鼓励学生读书的信心。

  〔三〕本学期的《品德与生活》第一单元是“我上学了”。

  围绕“我上学了”,开设了三个主题活动,分别是上学去、看看我们的学校、在学校的一天。“在学校的一天”的主题活动又分设了三课时,分别是上课了、下课了、放学了。在“下课了”的活动过程中,给同学们讲述了《开心果跳跳虎》的故事,活泼可爱的小学生就好比跳跳虎,他们喜欢做运动,可运动的意义是什么?在故事中,让学生懂得玩耍不是比力气、比输赢,重要的是让伙伴们快乐,快乐的人有朋友。

  〔四〕本学期的《品德与生活》第二单元是“上学路上”。

  围绕“上学路上”,开设了三个主题活动,分别是看看时间、好好走路、平安回家。“看看时间”的主题活动中,巧用儿歌“他为何又迟到”把教材19页的情境呈现给孩子,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更有效地触动孩子内心的思考,起到预防纠正学生日常生活行为的作用。

  附儿歌:他为何又迟到

  公鸡喔喔叫,太阳挂树梢,被窝里躺着张小宝,原来他还在睡大觉。擦牙擦擦眼,伸呀伸伸腰,磨磨蹭蹭起床了,哎呀呀,今天时间又不早。

  被子里寻衣服,床底下找风帽,鞋刚穿上又脱掉,袜子在桌上对他笑。

  洗脸顾不上,早饭没吃饱,抓了一个大馒头,推开房门往外跑。

  跑呀跑,跑呀跑,吓得鸡飞狗又跳,跑到半路又回来,哎!原来忘记拿书包。

  二、在护送路队等工作方面。

  本学期我负责护送的路队是一年级十班的小朋友,出乎意料的是全班六十几个学生,竟然有四十多个站在同一个方向的路队中。这种情形成了路队管理的一个难点。开始,我让同学们站成三列,实行奖励红星的方法组织管理路队。因为局部一年级的家长会站在路边等待孩子,所以排成三队走到人行道上的时候会显得比拟拥挤。随着时间的推移,老师和学生之间也越来越熟悉之后,把学生的路队由三列变成两列。结果学生有时候不好好地走,由于路队太长,出现管前面后面乱,管后面前面乱的现象。

  怎样才能让学生走好路队呢?一时间路队管理问题一直困扰着我。思来想去,我决定把四十几个孩子分成四个小组,每五行十个人一个小组,每组选一名路队长记录学生走路队的情况,并由表现好的学生轮流举队旗等。自从路队管理实行小组化,同学们遵守纪律的意识增强了,路队纪律明显好转。

生活教学总结7

  本学期由于身体原因,未能坚持到学期末,但总的教学思路及工作计划都得到全面贯彻并保质保量地完成。现就本学期二年级品德与生活教学工作简要总结如下。

  本学期为了创造性地开展好本课的教育活动,注重以儿童的生活为基础,以培养品德良好、乐于探究、热爱生活的儿童为目标,在教学工作中我注重从以下四个方面进行组织教学。

  一、注重了做儿童教育活动的指导者和合作者。

  新的课程标准规定了我们的任务不是讲解教科书,而是努力创造适宜的活动环境与条件,灵活多样地选用教学活动和组织形式,结合实践培养儿童的品德与习惯,保护儿童的好奇心引发探索欲望。让他们能够生动、活泼、主动地学习身心健康地成长。

  二、注重珍视儿童生活的价值。

  儿童品德的形成和各方面的发展源于他们对生活的体验认识和感悟。教学过程中我通过深入浅出的道德、科学、生活方面的启蒙教育,引导学生热爱生活学习做人。为儿童形成积极的生活态度和实际的生存能力打下良好基础,帮助他们在价值多元的社会中形成健全的人格和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打下基础。

  三、注重通过各种教学活动来实现课程目标。

  教学活动中我注重儿童直接参与的主题活动游戏和其他实践活动。教师的主要作用是指导学生的活动而不是单纯地讲解教科书。我的课堂上更多地是通过实际参与活动动手动脑。构建知识和能力形成内化的道德品德。通过活动的开展,让同学们了解自我,认识自我的价值,了解社会,以发展的眼光看周围的世界。增强学生的爱国情怀和自豪感。通过活动的.开展,围绕教材所设“三条轴线”。注重了以下四个方面的培养和内化,即让学生们健康安全地生活,愉快、积极地生活,负责任、有爱心地生活,和动脑筋有创意地生活。

  四、注重了创造性、开放性的教学模式。

  根据本地儿童的实际面向儿童的整个生活世界。结合学生的具体情况放开手脚,大胆尝试,开发利用课程资源,把我们的课堂拓展到家庭社会及儿童的各种生活空间,并结合学校的其他活动或有关学科的配合中弹性地延伸,关注儿童丰富多彩的体验和个性化的创意与表现。还及时地把社会中新的信息,新的科技成果,儿童生活中新的问题,吸收到课程中去,不断提高了教育教学的针对性、实效性和主动性,使学生的思想素质,生活能力,在多侧面、多层次上得到提高。

  今后努力的方向:

  第一、加强专业教学水平。教师的专业即是教师之本,我将在具体的教研活动中,在教案编写、课堂教学、课后反思等方面加强钻研,不断提升自己的教研能力、教学水平,并通过听课加强互相学习,通过撰写反思、教学论文等提高自己的专业水平。让品德与生活教学更有趣、有效,更富创新思想,更能促进学生的成长。

  第二、继续加强品德与生活学科教学研究,努力提高教研水平。 总之,通过一学期的品德课教学,学生的整体素质得到了提高,达到了预期的效果。今后我还要继续学习如《品德与生活课程标准》之类的指导性文章,进一步理论联系教材及教学工作实践,创造性地开展教学工作。

生活教学总结8

  印度西孟加拉邦比尔宾县的和平乡有一所由亚洲第一位诺贝尔奖获得者,大文豪泰戈尔先生创办的知名大学-印度国际大学。国际大学的行政等级很高,是印度仅有的三所中央所属大学之一(另两所分别是世界著名的位于新德里的尼赫鲁大学和有着悠久的历史的位于瓦拉纳西的瓦拉纳西大学)。而我这次实习的学院,就是国际大学的中国学院。

  今年一月我已经和云南大学的两位老师和其他十五位同学一起到过国际大学,进行了为期一周的交流活动。那个时候我就对和平乡留下的深刻的.印象,希望以后有机会可以再到和平乡来。幸运的是,时隔半年之后,我就有了再次踏上的这片土地的机会。这一次来到国际大学中国学院,我不再是一名交流学生,更不是单纯的旅行者,而是作为一名汉语实习教师,带着希望将美丽的汉语传播至世界各地的美好愿望而来。虽然在国内的学习期间我也曾接触到一些学习汉语的外国留学生,也以不同的方式给他们上过课,但这次赴国际大学中国学院的实习教学却很不一样。这是真正的教学,是我作为一名正式的老师所迈出的第一步。

  实习的第一个月,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也让我对接下来六个月的教学有了更多的了解,总的来说,我觉得这次实习和以前在国内的短期教学相比较所具备的特点是:更充分、更全面、更系统。

  更充分值得是在教学前期的备课阶段,我需要考虑更多的问题,全方位分析学生的情况。要先预测学生们会听不懂、难理解的地方,在课堂上运用恰当的方法对学生进行学习后的强化,由于每个年级的学生水平不一,对于存在的同一个问题,在不同的班级里要根据学生水平的总体情况选择适当的解释举例方式,以便学生理解。

  更全面则是由于国际大学中国学院中文系的课程设置为系统的学历制教育。学生通过四年的学习将会在这里取得学士学位,这是跟我以往在国内接触的语言学生最大的不同。所以中国学院的学生不单需要学习汉语本身,更要学习中国的历史、政治、风俗文化。根据学院的教学安排,[来源:/]我开设了一门中国文化选修课程,主要教学生一些在书本上学不到的中国文化方面的内容,如剪纸、中国结制作、中国民族音乐欣赏和一些简单的中国武术、舞蹈。以此来帮助学生了解丰富多彩的中国文化。

  更系统是在中国学院教学的最主要的部分。之前提到,中国学院进行的是学历教育,四年是一个严谨的教学周期。四年里学生应该在这里学到系统的知识,而非像语言补习班一样教会汉语的语音语法词汇就完事儿。在教学过程中,我需要根据课程的难度和学生们的水平对课程进行系统的安排。在学习新知识的过程中要融入对以往知识的复习,帮助学生强化,但在强化中又要适当增加难度,添加新的知识,让学生们通过努力思考记住新知识,才不至于一直“炒冷饭”。

  这次为期七个月的实习对我来说是一个挑战,作为一名老师,我要求自己要做到课前认真备课,课堂上全力授课,课后热心帮助学生解答问题。以期最大程度上给学生们提供学习上的帮助。

生活教学总结9

  本学期本人承担了二年级《品德与生活》的教育教学工作,我深深地感到辛勤付出之后换取成功的那种快乐。在这一学年中,在完成教育教学任务中,本人尽职尽责。按照大纲要求制定并实施教育教学工作计划。做到开学有计划,学期末有总结,质量分析。教学中,我结合二年级学生的心理和年龄特点,以及实际学情,扎扎实实抓教学,认认真真做工作。在工作中只有不断反思、总结才能有助于今后的教学工作的提高,为此,我对本学期的品德与生活的教学工作进行总结如下:

  一、让学生自我辨析,提高道德认识

  小学生有了一定的认识基础,能对事物做初 步地分析、推理、判断和能力评价。教学中,应该让所有学生参与评价,通过自我评价、相互评价,共同提高道德判断和道德评价能力,增强道德规范自我约束能力。

  二、激发学生的情思

  良好品德心理和品德行为的形成,光靠个人经验不行,还必须使学生集体都获得经验,因此, 在教学中,应该让全体学生动脑、动手、动口参与情感体验、行为体验,从而丰富和加强内心体验,并促使已有的健康的道德情感变为自己的内心需要。

  三、自我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学生的情感转化后,应进一步对学生进行道德行为的自我训练、自我监督,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这就需要开展一些丰富多彩的活动进行实践。因为通过活动,不仅开拓了学生的视野,培养了社会交往能力,而且使学生在实践中学会关心他人。

  四、自我做起,终身受益

  我发现许多学生只懂得接受长辈的爱与关怀,不知道关心别人,有的甚至从未想过回报长辈、体贴父母这一传统美德。于是,我让学生自己讲述父母爱我的故事。学生每天生活在父母身边,感受最深,因而发言踊跃,从理性认识到父母对自己的一片苦心。先让学生说说平时在家里是怎样关心体贴父母的?哪些方面做的`不够?你今后打算怎么做?这样,让学生通过自我体验,认识到自己的不足之处,回家后就能主动帮助父母做家务事。受到父母邻居的表扬,更加坚定了体贴、关心父母的决心,不自觉又强化了自我体验。

  总之,通过一学期的品德与生活课教学,学生的整体素质得到了提高,达到了预期的效果。

生活教学总结10

  一年级的《品德与生活》课是由我担任的,教学中,我结合一年级学生的心理和年龄特点,以及实际学情,扎扎实实抓教学,认认真真做工作。在工作中只有不断反思、总结才能有助于今后的教学工作的提高,为此,我对本学期的品德与生活的教学工作进行总结如下:

  开学初,我认真学习《课程标准》钻研教材,掌握教材实质,用理论充实自己的头脑。根据课程计划,我认真对待每一节课,课前书写教案,按时上课,课后及时反思。把思品与生活课的教学同学生日常生活紧密联系起来,帮助学生掌握正确的是非评价标准,懂得何谓善、恶、美、丑,提高他们养成良好道德行为习惯的自觉性和安全意识,形成健康的人格和良好的心理,生理素质。

  本学期的品德与生活,教学目标是:体验学校的乐趣,顺利的完成从幼儿园到小学的'过度;熟悉班集体,知道自己是集体的一员;学会基本的生活知识和劳动技能,有初步的生活自理能力;初步了解学校及周围的自然和社会环境,有探索的兴趣。在教学活动的每一个环节我会注意把握儿童的实际情况,根据课程标准的各项规定制定教学计划和教案,帮助儿童展开活动。

  在课堂上,我会关注言行不良表现的学生,及时调动班级和教师的力量帮助他们认识错误,认识错误造成的严重后果,从而校正自己的言行。平时注重培养他们养成俭朴,文明礼貌,尊老爱幼,遵纪守法,保护环境的道德行为习惯,个性心理方面培养学生形成健康的人格和良好的心理,生理素质。

  总之,不管是好的还是坏的,都是我的收获。通过本学期的品德课教学,学生的整体素质得到了提高,达到了预期的效果。今后我还要继续学习好教学大纲、课程标准等的指导性文章,进一步理论联系教材及教学工作实践,创造性地开展教学工作。

生活教学总结11

  学期目标20xx年9月至20xx年1月,本人承担了三(1)班品德与生活的教育教学工作。

  一学期来,按照课程特点制定实施了教育教学工作计划,对学生进行了一系列的教育。品德与社会课程旨在促进学生良好品德形成和社会性发展,为学生认识社会、参与社会、适应社会,成为具有爱心、责任心、良好的行为习惯和个性品质的社会主义合格公民奠定基础。

  二、实施措施

  1、全面把握课程目标品德与社会课程目标的三个方面是一个有机结合的统一体。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应全面地把握目标,改变过去偏重知识学习,忽略能力和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的教学观念,通过多种教学活动,帮助学生获得丰富的情感体验、形成积极的生活态度、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提高适应和参与社会的能力,掌握必备的基础知识。

  2、丰富学生的生活经验学生的品德形成和社会性发展是一个连续的过程,在现实生活中,学生已经形成了一定的品德和行为习惯,积累了一些社会生活经验,形成了相应的态度和能力。因此,在教学时善于调动和利用学生已有的经验,结合学生现实生活中实际存在的问题,共同探究学习主题,不断丰富和发展学生的生活经验,使学生在获得内心体验的过程中,形成符合社会规范的价值观。

  3、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儿童是学习的主体,学生的品德形成和社会性发展,是在各种活动中通过自身与外界的'相互作用来实现的。为此,要由单纯的知识传授者向学生学习活动的引导者、组织者转变,创设学生乐于接受的学习情境,灵活多样地选用教学组织形式,为学生的自主学习和生动活泼的发展提供充分的空间。注意引导学生从自己的世界出发,用多种感官去观察、体验、感悟社会,获得对世界的真实感受,让学生在活动中探究,在探究中发现和解决问题,要及时鼓励学生的各种尝试和有创造性的思考,引导学生得出有价值的观点或结论。

  三、评价方法

  1、教师观察记录描述性评语。教师对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表现出的情感、态度、能力、行为进行观察,并做记录。在与学生进行充分交流的基础上,教师对学生在一段时间内学习本课程的学习态度、表现等以描述性的语言写成评语于素质报告册上,鼓励学生巩固进步,修正不足,继续努力。

  2、学生自评教师引导和帮助学生对自己在学习中的表现与成果进行自我评价,以提高自我认识、自我调控的能力。

  3、学生互评学生依据一定的标准互相评价,这种评价可以帮助学生逐步养成尊重、理解、欣赏他人的态度,相互促进。通过一学期的教育教学,教学效果良好,达到了预期效果。

生活教学总结12

  时间过的真快,转眼一个学期过去了,本学期任一年级思想品德课的教育教学工作,现对一学年来的教学工作做如下总结:在这一学年中,在教育教学任务中,本人尽职尽责。按照大纲要求制定并实施教育教学工作计划。做到开学有计划,学期末有总结,质量分析。在备课过程中,我认真仔细地学习教学目标和纲要,一丝不苟地做着教学准备,并千方百计地从各个渠道收集有关的图片、资料和课程资源,这一环节我从没马虎和懈怠过。

  在教学过程中,我注重了学生的整体学习氛围,让每个学生都活动起来,都积极参与,都来做学习的小主人,甚至都可以来当小老师,我不给他们框框里的学习内容,不限制掌握知识的范围,可以随意的自由的摄取知识营养,大胆的富有创造性的进行作业和实际生活演习。我和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经常进行角色互换,大多数时间里我都不以教师身份自居,常常是知道也装不懂的去请教学生们,这样一来就大大地提高了他们的学习热情,激发了他们的求知欲望,我看到他们急不可耐地想说出自己的想法,从而忘记了胆怯和羞涩,忘记了贪玩和溜号,忘记了老师和学生,我们就是一个游戏小团体,在快乐中学习知识,在轻松中悟出做人道理。我们整个学习过程好像一个团体的营地训练,这种教学方法树立了学生的自信心,使他们勇于表现自我,其中生活场景表演方式更使孩子们学会了生活自理,锻炼了独立生活能力,在创设交往环境的同时更学会建立人际关系的技巧,从而培养了学生团队合作的精神。在这个角色游戏表演中,他们互相接纳,互相支持,互相信任,与此同时能开放自我,表现自我,进而增强了对自己性格、能力的认识,此外,还大胆的.做了一些自己从来没有做过的事或自己认为不可能做得到的事,在发掘自己的潜能同时也锻炼了自己的胆量。

  在课堂上,每一次教学活动的结束都是我反思的开始,我下课以后都要问自己:我的活动策略有没有纰漏,还有哪些地方需要改进和补充,我应该怎样进行活动延伸和课外辅导?作为一名教师我做没做到镇定自如、充满自信、精神饱满、面带微笑、仪态大方、声音响亮、带有童趣的去和孩子们交流?对于他们在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优秀一面我由衷的赞赏了吗?对于他们的不足我及时的引导了吗?这些都是我课下需要反思的。寻找效的教学途径。所任科目学生积极主动的学习,成绩良好,提高了学生的整体素质。

  总之,通过这一期年的品德与生活的课堂教学,懂得何谓善、恶、美、丑,提高他们养成良好道德行为习惯的自觉性和安全意识,形成健康的人格和良好的心理,生理素质。平时注重培养他们养成俭朴,文明礼貌,尊老爱幼,遵纪守法,保护环境的道德行为习惯,个性心理方面培养学生形成健康的人格和良好的心理,生理素质。学生的整体素质得到了提高,达到了预期的效果。

生活教学总结13

  回顾本学期的教学工作,我深深地感到辛勤付出之后换取成功的那种快乐。教学中,我合二年级学生的心理和年龄特点,以及实际学情,扎扎实实抓教学,认认真真做工作。在只有不断反思、总结才能有助于今后的教学工作的提高,为此,我对本学期的品德与生活的教学工作进行总结如下:

  一、加强理论学习,为课前备课与课堂教学指明方向。

  抓好教学,理论学习是关键,我认真学习《品德与生活课程标准》,学习品德与生活课程标准教学理念,我深知备课不但要备学生,更要备教材、备教法,并能从学生的实际生活、学习经验出发,根据教材内容设计不同类型的课,认真预设教学,为上好每一堂课做好充分的准备,更懂得了如何创造性地使用教材。

  《品德与生活》课程是以儿童的生活为基础,以培养品德良好、乐于探究、热爱生活的儿童为目标的活动型综合课程。本课程以儿童直接参与丰富多彩的活动为主要教学形式,强调寓教育于活动之中。我十分注重对教材情境创设的

  创造性改编,对课堂教学练习的重组和创新,使得课堂教学更富有趣味性、生活性和生命意义,力争课堂40分钟的教学质量。

  二、读透教材,严抓教学,力争课堂的有序、有趣、有效。

  第三册的品德与生活,教学目标是初步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生活、劳动习惯;教育学生遵守纪律,养成基本的文明行为;保护环境,爱惜资源;使学生初步了解了一些生活中最常见的自然、社会常识;掌握了一些自己生活中需要的基本知识和劳动技能。在教学活动的每一个环节我注意把握儿童的实际情况,根据课程标准的各项规定制定教学计划和教案,帮助儿童展开活动。

  儿童的品德和行为习惯的形成、知识和能力的发展、经验的积累是一个连续的过程。因此,教学活动中我注意活动之间的连续性帮助儿童获得彼此联系的、不断深化的经验和体验。从儿童的生活中敏感地捕捉有教育价值的课题,开展儿童喜欢的活动,使他们在主动积极的参与中生活得到充实,情感得到熏陶,品德得到发展,价值判断得到初步的培养。

  我注重创造性地使用教材,联系当地和儿童的实际,及时的把社会中新的现象、科学技术新的成果、儿童生活中新的问题和现象等吸收到课程内容中去,不断提高品德教育的针对性、实效性和生动性,提高教育教学的质量。

  作为教师,我首先是对自己有信心,对学生有信心,始终牢记自己是一名学生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参与者,以尊重学生、热爱学生的态度投入到实际教学当中,远离权威性的教学思想,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我深感教师对学生学习过程中的帮、导、带的重要作用,努力确保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促使教学最终实现它帮助每一个学生进行有效学习、学有成效的目的,让每一个学生都得到充分发展。

  三、以鼓励性评价为主,讲究评价方式多样化。

  评价应求全,包括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态度、学生活动和实践过程等,进行全面而有针对性和合理性的评价其次是评价渠道多样化,采用教师评、学生小组互评、自评等多种评价方式并且评价讲究及时、适度,这样不同水平的学生在很多情况下都能得到老师的鼓励和学习引导,充分地发挥评价的功能,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受到老师及时的表扬、激励。

  在本学期的教学中,我通过品德与生活课与班级学生建立了良好的师生关系,学生大部分保持良好的品德与生活学习兴趣,并养成了良好的品德与生活习惯。

  四、今后努力的方向:

  第一、加强专业教学水平。

  教师的专业即是教师之本,我将在具体的教研活动中在教案编写、课堂教学、课后反思等方面加强钻研,不断提升自己的教研能力、教学水平,并通过听课加强互相学习,让品德与生活教学更有趣、有效,更富创新思想,更能促进学生的成长。

  第二、继续加强品德与生活学科教学研究,努力提高教研水平。

  在课改实验中,我们实验教师担负着承担教改前沿突破的重担,新理念下的“教师要有个人学习促成长”的思想,只有学习型的教师才能把教学研究工作做好,才能有所创新和突破。

  因此,今后我还要继续学习如《品德与生活课程标准》之类的指导性文章,进一步理论联系教 材及教学工作实践,创造性地开展教学工作。

生活教学总结14

  新课程明确规定:小学一二年级识字量要求达到1800个,要求学生有主动识字的愿望。喜欢阅读,乐与写话,能写自己想说的话,写想象中的事物,写自己对周围事物的认识和感想。因此在识字教学时,要为学生构建开放的学习环境,将学生从抽象、虚拟的课本方块字中解脱出来,给学生感爱自然、社会、事件人物的机会,使学生在与实在的世界撞击、交流中自发地、主动地去识字,激发识字兴趣,让生活成为识字的最大课堂,让识字成为学生生活的一种需要,促使学生有意识地留心记录周围的事物,在生活中自主识字,主动获取知识与经验。促进学生思维力、创造力、想象力的发展,学会创造性学习。

  我们进行识字教学生活化小课题研究是从“生活即教育”的教学思路出发,构建多渠道的生活化识字途径,充分利用校园文化资源,构建生活化的课堂,设计创造性的生活作业,进行生活化的评价。让学生在自己广阔的生活空间里和汉字交朋友,常见面,成功地完成识字任务。首先我们调查分析法,对小学一二年级学生的识字现状进行调查分析,了解了学生的识字能力。对二年级两个班进行实验。生活为学生的识字提供了丰富的资源,让学生关注生活,细心观察生活,让识字来源于生活,又回归于生活。在我们的生活中,有着许许多多的识字机会,如电视里、广告上和报刊、杂志上都有许多的字。我们老师就让小朋友把这些在平时看到的认识的字,或者通过

  各种途径已经认识的字,让他们或记下来,或剪下来,做成识字本,然后利用课堂上的几分钟时间进行交流。一方面课外的搜集,不管是生活中认识的,或者是不认识的,这些字都和别的字组成了一个新的语境,每个同学在寻找认读字的过程中不经意地认识或复习了其他的课外字。另一方面在课堂上进行组内、组间互动式交流时,小朋友们在读别的同学收集的资料时又学到了不少课外字,让资源得到共享,扩大了班级同学的识字量,同时也激发了学生搜集的兴趣,鼓励学生更好地去做。

  同时,校园文化给学生提供了识字的氛围和机会。我们分校开展的经典诵读“弟子规”,和班级开展的“我读书,我快乐”大量阅读课外读物活动,使学生识字量有了量的提升,质的飞跃。

  从课本、课堂中识字走向生活中识字,让生活成为学生识字的资源,引导学生将生活中那些自己熟识的语言因素作为识字的材料,真正体现了“要使教材成为学生的世界转变为让世界成为学生的教材。

  “语文教学的外延等于生活”,这是一个全新的教育理念。以生活世界作为学生学习的背景和桥梁,是学生学会学习的根本。语文教学要走生活化、实用化、社会化的道路,这是全面提高学生素质所必须的。

  识字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知识的.经验基础上,应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向学生提供自主的语文实践活动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形成语文素养,获得广泛的语文活动的经验,让学生成为语文学习的主人.

  在开展研究时我们重点抓住两个整合点。一是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的整合。教学内容既学习课文中的识字,又超出课文。二是趣味性教学与学习方式的整合。即把有意义的识字方法、识字途径和技能学习融合在一起。在教学中我们本着让学生懂得语文知识来源于生活又为生活服务与我们的生活密切相关,从而让他们感到学习的乐趣,激发他们主动识字的愿望。编字谜活动,广告词创设,表演剧表演让课堂上充满生命的活力。经常让学生分小组展示在生活中认识的字宝宝,评选识字大王。丰富的活动激发了兴趣,兴趣带动了能力。

  我国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指出:“生活即教育”、“教学做合一”、“为生活而教育”。他认为生活是教育的中心,因而教学不能脱离生活。

  生活并不是一幅静止的画面,语文课堂教学生活化需要有丰富的多样化的教学活动,多样化的教学是对教学回归生活的最好体现。存在的问题

  1、识字主体千差万别,孩子识字量相差很大。一个个生活经历不同、学前识字储备不同的复杂个体汇聚到学校。如果仅靠课堂教学、学科活动仍出现有的学生“吃不饱”,有的又“消化不了”的症状。

  2、理论培训是课题研究的基础,我们仍需要理论的支撑和专家的指导。

  3、进一步完善对课题的过程管理。

  我们将进一步完善课题方案的设计,真正使课题研究为教育教学服务,为学生的持续发展服务。

生活教学总结15

  《生活、生命与安全》课程是一门以儿童的社会生活为基础帮助儿童建立生命与自我、生命与自然、生命与社会的和谐关系学会关心自我、关心他人、关心自然、关心社会

  培养学生积极的人生态度和健全的人格提高其自我生存和自我保护的素养和能力。

  本学期班教学主要的教学措施为

  1、采用活动教学。本课程是一种以体验性学习为主的课程。对个体而言人的感受和体验产生于人的活动

  再精彩再生动的讲授都无法替代个人的亲

  根据每课创设的情境以个身感受和体验。教师要按照“活动教学”的思想体经验为载体以活动为中介

  精心设计活动通过角色扮演、情境体验、认

  师生共同参与引起学生相应的心知澄清、行为训练等丰富多样的活动形式理体验从而施加积极影响。

  2.结合实际活用教材。本课程是师生双方在活动展开过程中逐步建构生成的经验性课程。它是教师引导学生进行活动的工具也是学生开展活动时可以利用的资源。教师要把教材看做是引导学生认知发展、生活学习、人格建构的一种范例的中介是引起学生认知、分析、理解事物并进行反思、批判和建构意义

  是师生进行对话的“话题”。教师应树立正确的教材而不是教教材

  教材不是“圣经”。教师在教学中应结是案例或范例观——教师是用教材合学的.实际可以补充、修改、拓展等。教师可以用学生身边案例替换使教学内容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相吻合。

  3、采用多元性、发展性的评价。教师要根据儿童的心理特征、学习形式和学习特点的差异性

  采用多种方式的评价应该采用“调查”、“试验”、“探索”、“讨论”等丰富多彩的评价形式。要重视学生的自评和互评及教师家长的综合评价等。教师要充分关注学生行为方式的变化将学生在本课程学习中所形成的情要注重学生参与活动的意识

  感态度与价值观作为评价的重点。评价要注重三方面的内容:一要注重学生参与活动的意识;二要注重学生参与活动的质量;三要注重学生参与活动的过程。

  通过一学期的学习,我班的教育教学工作均取得了较好的成绩。但离培养全面发展的社会建设者要求,离学校的期望还相差甚远。但我相信经过我们全体师生的共同努力一定能创一个优秀的班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