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字的故事》教学反思

  作为一位刚到岗的教师,我们需要很强的课堂教学能力,借助教学反思可以快速提升我们的教学能力,那么什么样的教学反思才是好的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名字的故事》教学反思,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名字的故事》教学反思

《名字的故事》教学反思1

  《名字的故事》一课分为2课时执教,在时间的布置上比较富余,第一教时主要学习写名字,用名字的笔画线条巧妙地分割画面空间。开始创设了召开新同学见面会的活动情景,以书写名字、传送名片的形式交流,同学反应热烈,在交流中增进了相互了解,融洽相互感情。由于习惯影响,一个班级上下来,发现同学写的名字普遍偏小,笔画拘谨。对此,我在第二个班级上课时调整了教学战略。我采用同学作业当场反馈比较的形式,让同学看看比比谁把名字写得很大,很丰满。形象直观的比较一下子使同学发现把名字写大的优点。为了协助同学克服写小字的缺点,我采用诙谐方式,要求他们写得“大名鼎鼎”、“顶天立地”,同学易记易学,饶有兴趣。后来,把这环节空虚到教学设计中。同学通过涂一涂、练一练的绘画实践活动,掌握了基本的色彩平涂方法和接色法,有的同学还学有余力,教师就鼓励他们大胆变化,探索运用其他的方法和资料创意表示,组合成“名字的故事”画面。有的用绳线绕知名字,再填色,有的则先画好彩色底版,再用漆笔画写名字……用综合方式表示无限创意。

  在教学过程中发现同学在写名字、填颜色的过程中,有局部同学的作业颜色很花,五颜六色的,却识别不出写得什么名字。教师可建议同学从这几方面调整修改。(1)把用浓重、粗黑的线条把字的'笔画加粗、加重。(2)调整色块,用刮蜡、罩色等方法减淡色彩的对比度。

  在师生的互动过程中,有些同学表示得相当积极出色,而有个别的则表示淡漠,像个旁观者。如何调动这局部同学的积极性,让每个同学都动起来。我想可以通过谈话、做游戏、与老师、同学合作描绘表示等形式,激发其学习的主观能动性,融入教学过程,在愉悦的活动中提高他们的观察力,丰富他们的想象力,和口头表达能力,提升审美素质,让每个小朋友都有发展。

《名字的故事》教学反思2

  《名字里的故事》是统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的口语交际。本次口语交际的话题是说说“名字里的故事”。通过本次活动,学生能清楚表达自己的想法,感悟父母对自己的期望与疼爱。在交流的过程中,学会把了解到的信息讲清楚。听别人讲话的时候,要有礼貌地回应,养成良好的倾听习惯及交际素养。

  一、注重与单元语文要素的关联

  本单元是阅读策略单元,口语交际是策略单元整体内容的一个组成部分,和其他单元的口语交际是有区别的,特别是让学生在口语交际学习中,迁移运用在本单元课文中学到的“预测”策略。

  课堂上,复现姓氏,引导学生读《姓氏歌》,由猜名字含义的游戏揭示口语交际的主题;再从熟悉的人物出发,让学生试着运用本单元学到的预测策略,猜一猜本班同学名字的含义或来历,然后让被猜中名字的同学说一说,是否猜对了,通过猜与答的游戏,激发学生的兴趣。

  二、课前学习单

  本次口语交际,为了便于资料的记忆与保存,我以课前学习单的形式让学生做简单的记录,设计了调查表,建议学生向家人了解自己的名字,家人名字的含义或故事,通过上网浏览或者查阅报刊书籍,了解中外名人名字,名字中的含义和故事。由于学生平时搜集资料没有做到实处,收集的资料在反馈时出现了资料不全及资料有待商榷的现象,如:对于“李白名字的含义和故事”反馈时,两名学生的答案有了分歧。

  三、重视口语交际内容的勾连

  “讲清楚”与“礼貌的回应”是本次口语交际的学习重点,三年级以前学生接触到的口语交际就有涉及“口语交际”的基本要求,在教学中我有意识地将口语交际的知识点进行勾连。

  在学生讲述自己的名字和含义时,我设计了以下问题:“刚才的同学讲述自己的`名字与故事时,你们觉得讲清楚了吗?”“你有什么好办法帮他们讲得更清楚?”让学生在自己思考与发言后,引导学生将“讲清楚”与二年级上册“按顺序说”、二年级下册“清楚地表达想法,简单的说明理由”等要点进行勾连,从而明确,可先说明白自己要介绍的名字,再有条理,有顺序地讲清这个名字的含义和来历。在同学讲的过程中,听的同学要注意什么?引导学生回忆旧知,与二年级上册“有礼貌地提问”、二年级下册“对感兴趣的内容多问一问”等要点进行联系。

  四、情境教学

  在整个课堂教学中创设情境,让学生在情境中自然而然的理解本次口语交际的重难点。课堂上,让学生面对全班同学交际,同桌两人之间交际,也可以是与老师之间的交际,进行训练。在角色扮演中既考查学生“讲”的能力,又训练学生的“听”,但是在本次口语交际“角色扮演”环节,效果不佳,课后老师们建议,在扮演中由老师来扮演奶奶角色,与孩子进行交流,更能把孩子引入真实的情境中。这是本次口语交际的不足之处。

  五、语言运用

  教学用语不具创造性,不够精炼。在本课教学后,我反思自己的教学语言漏洞。教师应该扮演一个穿针引线的作用,学生能回答的,教师一定不能代为回答,但是,教师一定要用自己的语言去感染学生,让学生在语言情境下进入学习的情境。作为年轻教师,自身的教学素养有待提高,教学用语还要细抠,以及在课堂上如何起到老师真正的“穿针引线”作用都是我要努力实现的。

《名字的故事》教学反思3

  成功之处:

  1.新课程要求教师要努力为学生创设贴近生活的情境。活动是儿童重要的学习方式,对中低年级的学生来说,游戏是一种有趣而有实效的活动方式,不仅能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同时,还容易激发学生的思维,启迪智慧。游戏中出现了学生熟悉的五个福娃的形象,增强了游戏的趣味性。

  2. 教师是学生自主学习和探究活动的组织者、支持者和参与者。通过让学生讲自己、讲家人、讲他人名字的故事,培养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和与他人合作交流的意识,并获得更深层次的情感体验。在教学过程中,站在学生的'角度,设计让学生对自己名字里的故事进行展示交流的环节,学生感受到自己被别人欣赏,被别人尊重,会引发主动与别人交流的意愿,更自信、更轻松地与别人交流。

  不足之处:

  应该严格遵守“教师主导性和学生主体性”这一要求进行,教师在教学中只扮演一个穿针引线的作用,学生能回答的,教师一定不能代为回答,一定要让学生在课堂上做教学的主人。

《名字的故事》教学反思4

  《名字的故事》是大班下学期主题不一样的我中的一节社会课,这节课主要是对自己的一个认识和感受中国姓氏的丰富。在这节课中,我觉得自己存在着许多不足的地方,下面我来进行一个课后的反思。

  一、教学准备

  我在上课之前,事先请幼儿向家长了解自己的名字的写法、含义及小故事。我又担心小故事孩子们听了会忘、或者小故事太长孩子们会记不住,所以还特地通知家长把孩子名字的故事写在了纸上。 我让能自己来说自己名字的故事的人自己来讲,不会讲的就我来讲,小朋友听的都很认真,但是有些没有带来故事的孩子就显得有一些失落了。另外,家长写出来的孩子名字的故事中有一些个别的词汇,比如说 “星辰”这个词语,孩子们是理解不了的,可孩子的名字中又有辰这个字,我也不能换掉星辰这个词语,只能给幼儿解释一下这个词语,但我觉得我临时的解释好像不是很好,所以我觉得应变能力还应该加强。

  二、常规方面

  今天是开学的第一周,也是孩子们读书的第二天,很多孩子还没有进入读书的状态,特别是听到其他孩子的名字的故事的时候,引起了孩子们的好奇心,孩子们显得有一点兴奋,场面也有点的控制不住了。所以我觉得尤其是在开学的'时候,一定要重视常规的培养,让孩子们快速进入学习的状态,这样才能学到更多的本领。另外,有一点很重要的就是一定要在孩子们全部安静下来,再开始继续上课,不然的话,我说的再响,孩子们的声音也很响,大家根本都听不到我在说什么,孩子们也就学不到本领了。

  三、环节设计

  我觉得这节课的环节设计没有体现出层次性,没有一步一步一来。前面环节和后面环节没有很好的衔接,过渡的太快了,好像有一种一步好了马上换了一步的感觉。所以我觉得这节课的环节设计我应该再斟酌一下,把从小的自己然后慢慢引申到大的国家的名字——中国人。

  总的来说,通过这节课,我发现我自己身上还存在着许多不足的地方,有很多不成熟的地方。这是新学期的开始,希望我能在新的学期中,能够取得更大的进步。